永州同城饮茶,永州同城品茶时光
这几天天气转凉,忽然就想起热茶入口的温润。在永州这座小城里,饮茶从来不是什么风雅事,它就是生活本身。清晨的米粉店门口,总能看到端着搪瓷缸的老伯,缸子里泡着浓得发黑的本地粗茶;下午的麻将馆里,茶杯和麻将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。这就是我们永州人的日常。
说起永州同城饮茶,最让我怀念的是河西那家老茶馆。木门吱呀作响,里面摆着七八张方桌,茶客多是附近的街坊。老板老周有个绝活——他能记住每个熟客的偏好。张老师爱喝浓醇的江华毛尖,李阿姨的绿茶要泡得清淡些,而搬去长沙工作的陈哥每次回来,必定要先到老周这儿喝上一杯。
茶桌上的永州味道
老周的茶馆像个小社会,叁教九流的人都聚在这里。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和退休的中学教师能聊到一块儿,菜市场的摊主和机关单位的科员也能坐在一桌。话题从家长里短到时事新闻,无所不包。有次我听两个老人争论潇水桥头的变迁,一个说从前的石板路更好,另一个说现在的柏油路方便,争了半天也没个结果,最后相视一笑,举杯喝茶。
这种随意自在的氛围,大概就是永州同城品茶时光最迷人的地方。不需要繁文缛节,不讲求茶道礼仪,就是简简单单地坐着,让时间在茶香中慢慢流淌。有时我会特意选在工作日的下午去,店里人不多,老周闲下来就会坐在门口那把竹椅上,眯着眼睛看街上的行人。他说看了叁十年,这条街上的故事都在他的茶壶里。
现在的永州,新式茶饮店越来越多,装修精致,菜单花样百出。年轻人喜欢去那里打卡拍照,这当然没什么不好。但我总觉得,少了点老茶馆里的人情味。记得有次在老周那里,听到隔壁桌的大叔在聊家里的烦心事,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。老周不动声色地给他续了杯茶,轻轻说了句:“日子就像这茶,苦过后才有回甘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“茶如人生”。
永州的茶或许不如名山古树茶那般金贵,却自有其独特的风味。本地的江华苦茶,初入口确实带着明显的苦涩,但片刻后喉间就会泛起清甜。就像我们的生活,平淡中带着些许艰难,细细品味却又觉得值得。每次离开永州久了,我都会特别想念这种味道——它不只是茶的味道,更是家乡的味道。
前两天路过老周的茶馆,发现他儿子从深圳回来了,正在帮父亲打理生意。小伙子给店里装了微信支付,还在考虑开通外卖服务。老周虽然嘴上抱怨“瞎折腾”,但眼里藏着笑意。看来,这份属于永州人的饮茶时光,还会继续传承下去。茶香不怕巷子深,只要有像老周这样的茶人守着,永州同城饮茶的文化就不会消失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人散了还会重逢。这就是永州,这就是我们的生活。下次回永州,我还要去老周那里坐坐,点一壶江华毛尖,听听街坊邻居的新鲜事。或许哪天,我们会在某家茶馆不期而遇,共享这段温暖的永州同城品茶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