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山大学城学生好联系吗,白山大学城学生易联系吗
最近有朋友问我,想到白山大学城找个学生了解些情况,不知道那边学生好不好联系上。这问题挺实际的,让我想起上周去那里的经历。
那天下午叁点多,我正好路过大学城的商业街。奶茶店外坐着几个戴着耳机看书的学生,我试着上前搭话:“同学,请问图书馆怎么走?”穿蓝色卫衣的男生立刻摘下耳机,特别详细地指了路。后来我们又聊了会儿,他说平时挺愿意和校外的人交流,“只要态度礼貌,我们都挺乐意帮忙的”。
校园里的偶遇
走进校园,我在公告栏前站了会儿。旁边扎马尾的女生主动问我是不是在找什么信息。得知我想了解学生生活,她笑着说:“我们平时课程安排不同,要是课少的时候,在食堂、操场或者图书馆都能找到人聊天。”她提到四点下课后,咖啡厅里总是坐满了小组讨论的同学。
学生宿舍区附近的便利店里,我遇到个买文具的大二男生。他边挑本子边说:“其实我们蛮多人都做过兼职、参加过社会实践,对外界联系并不陌生。你要是想找特定专业的学生,去相关学院教学楼转转,说不定能碰到热心的。”他随手给我指了文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方向。
不过也不是所有时候都方便。中午十二点到一点半的午休时间,学生们行色匆匆,确实不太适合打扰。而晚上九点后,虽然很多学生还在自习,但那时他们更希望安静学习。挑对时间真的很重要。
线上的渠道
除了面对面交流,现在的学生大多活跃在校园论坛和社交平台。我在他们常用的本地社区看到,不少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会、羽毛球活动,都写着“欢迎校外同好加入”。这种由学生自己发起的形式,反而让联系变得更自然。
学生社团招新那周可能是最好的时机。各个社团都在广场摆摊,那种氛围下,任何人都可以停下来和他们聊几句。摄影协会的同学还给我看了他们最近拍的作品,互加了联系方式。
与学生沟通时,最重要的是真诚。有个大四学生说得挺在理:“我们能感觉到谁是真的来交流,谁只是来推销的。”直接说明来意,尊重对方时间,这样的沟通他们通常不会拒绝。
那次去白山大学城,我最大的感受是——那里的学生其实挺愿意与外界接触的。只要选对时机和方式,带着平等交流的心态,你会发现与他们建立联系比想象中容易得多。毕竟,他们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认识校园外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