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德镇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茶室品茗时光
景德镇水磨工作室喝茶这件事,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我跟着朋友拐进老城区的小巷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空气里飘着若有若无的陶土气息。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,院子里的水磨正吱呀呀转着,磨盘下的瓷土像流动的云。
当茶香遇见瓷韵
工作室主人是个穿着棉麻衫的年轻人,他正在拉坯机前忙活,看见我们便起身招呼。墙角堆着刚出窑的青花瓷杯,釉面在午后的光线里泛着温润的光。"先喝杯茶吧,"他随手取了个素坯茶杯,"茶叶是浮梁带来的,水是山泉水。"
茶水注入杯中的瞬间,我忽然理解了什么叫"水磨工作室喝茶"的妙处。茶杯还是半成品,带着陶土最原始的温度,而茶香似乎被这种粗粝质感衬托得更加清冽。主人说他们这儿从来不刻意区分喝茶区和创作区——揉泥的手同样可以沏茶,画坯的笔有时也会搅动茶汤。
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:他给我们续茶时,很自然地用指腹试了试杯壁的温度。这个动作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喂药前总要自己先尝一口。在水磨工作室喝茶就是这样,没有那么多讲究,却处处透着人情味。
时光在茶与瓷之间流淌
隔壁间传来 rhythmic 的敲打声,是匠人在修坯。我们端着茶杯凑过去看,发现他手边的矮凳上竟也放着茶壶。"做会儿活,喝口茶,节奏刚好。"他头也不抬地说。旋转的辘轳带起细小的瓷土颗粒,在阳光里飞舞,像极了他茶杯中升起的热气。
这种"水磨茶室品茗时光"的悠闲,与现代茶室的精致完全不同。这里没有跪坐的茶艺师,没有繁琐的工序,倒茶时偶尔会失手洒在工作台上,大家笑着用抹布擦掉,继续聊刚才的话题。有个姑娘正在给胚胎刻花,刀尖游走时,她手边的茶渐渐凉了,却始终保持着微笑的弧度。
我特别喜欢看他们交替使用工具的样子——刚放下修坯的刮刀,又拿起茶则取茶叶,指尖还沾着陶泥,茶叶的清香就缠了上来。这种跨界带来的奇妙和谐,让人想起景德镇自古"匠从八方来,器成天下走"的包容。
日落时分,新出窑的茶具摆满了长条木桌。我们试用了不同釉色的杯子喝茶,发现同样的茶在不同杯子里竟真的呈现不同风味。主人说这就是他们坚持在工作室里设置茶席的原因——让器物回到最初被创造的环境里,与茶水相遇,与人相遇。
离开时我带走了一只略带瑕疵的茶杯,就是最初喝茶用的那只。现在每次用它喝茶,都能想起那个午后,想起陶瓷在诞生过程中与茶水发生的对话。或许这就是水磨工作室最动人的地方:它让品茗回归到日常劳作中,让我们在茶香里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质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