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萨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男性偏爱的拉萨古巷
巷子里的酥油茶香
午后叁点的阳光斜斜打在白色石墙上,八廓街外围这条窄巷突然热闹起来。穿藏袍的汉子叁叁两两钻进挂着蓝布帘的茶馆,木门开合间飘出酥油与奶渣混合的香气。这地方地图上找不到名字,本地人却都认得——拉萨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藏着他们最真实的生活模样。
掀开厚门帘,叁十平米的屋子里挤着七八张矮桌。穿皮夹克的出租车司机丹增正往木碗里掰奶渣,他对面的木匠多吉用手机播放着藏戏选段。"每天跑完车来这里坐会儿,"丹增抹了把额头的汗,"比回家还舒坦。"墙角铁炉上的铜壶突突冒着白气,老板娘曲宗提着它穿梭在桌椅间,给茶碗续上滚烫的酥油茶。
古巷里的旧时光
往巷子深处走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。62岁的格桑坐在自家门槛上打磨木碗,他的店铺窄得只容转身,却摆着叁百多个手工木器。"年轻时在建筑队干活,现在倒腾这些老物件。"他举起刚完工的糌粑盒,木纹在光线下像流动的河流。这条男性偏爱的拉萨古巷里,这样的手艺人还有十七八个,银匠的锤击声和唐卡画师的画笔沙沙声从不同门口飘出来。
转经道旁有家开了二十年的藏面馆,老板扎西还记得2003年通煤气时的热闹。"以前用牛粪炉子,现在方便多了。"他捞着锅里的面条,突然笑起来,"不过老主顾都说,还是牛粪火煮的面更香。"此刻店里坐满了人,建筑工地的安全帽和快递员的制服混在一起,吸溜面条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巷尾铁皮棚下,几个年轻人正在给摩托车换零件。23岁的次仁抹着机油说:"在写字楼实习一个月就跑回来了。"他父亲在旁边调试新做的马鞍,闻言摇头:"现在年轻人哪坐得住。"话音未落,次仁已经拧响发动机,轰鸣声惊起了屋顶的灰鸽。
夕阳把巷子染成金黄时,甜茶馆渐渐坐满下班的人。穿西装的银行职员松了领带,和穿着工装的搬运工共用一张桌子。电视里播放着足球赛,有人欢呼时震得木桌摇晃。穿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安静坐在角落,偶尔和熟客聊几句佛法。在这条男性偏爱的拉萨古巷里,酥油茶的味道几十年没变,只是墙上的招贴画从领袖像换成了明星海报。
夜色渐浓,丹增和多吉道别时约好明天再见。巷口的经幡在晚风里哗哗作响,像在诉说这些男人平凡而坚实的一天。明天太阳升起时,这条拉萨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,又会飘起熟悉的酥油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