荔浦学生品茶工作室,荔浦学子茶艺交流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6:40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——荔浦学生品茶工作室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见招牌时我心里还纳闷:现在学生都这么养生了吗?推门进去才明白,这儿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。

工作室的负责人是文学院大四的学长老陈。他边烫茶杯边和我解释:“我们这儿真不是单纯喝茶的地方。”紫砂壶里飘出金骏眉的蜜香,他笑着补充,“你瞧,理工科同学来讨论课题时泡壶普洱,美术系的同学带着素描本来画茶具,上周还有留学生来学中文茶谣——这才叫荔浦学子茶艺交流坊嘛。”

茶香里的青春时光

记得上个周叁下午,我碰巧遇上他们正在办“节气茶会”。外语系的几个女生用英语介绍清明前的龙井,生物系的同学在旁边补充茶树的光合作用原理。窗边的矮桌上摆着当季的栀子花,和茶香混在一起特别舒服。有个大叁的学妹悄悄告诉我,她最开始只是来蹭免费奥颈贵颈,现在居然能分辨出凤凰单丛的十大香型了。

这种变化挺有意思的。现在年轻人总被说成是“奶茶一代”,但其实当你真的尝过手工冲泡的武夷岩茶,那种层次丰富的岩韵会让人瞬间理解,为什么简单的茶包永远替代不了传统茶艺。老陈有句话说得在理:“我们不是要复古,而是想让大家知道,除了肥宅快乐水,世界上还有另一种让人快乐的饮品。”

工作室最近添了个有趣的设计:靠墙的多宝格里摆着各式茶叶罐,每个罐子贴着手写标签:“适合考前提神的云南滇红”“适合雨天喝的熟普洱”“适合失眠同学的无咖啡因枸杞芽茶”。这种贴心的小分类,让很多第一次接触茶道的同学少了距离感。

上个月校庆日那天,他们搞了个“家乡茶分享会”。有个荔浦本地的同学带来了自家种的芋香茶,用当地特有的芋头与茶叶熏制而成。那天我第一次知道,原来荔浦除了芋头出名,还有这么特别的制茶工艺。那天屋子里挤了叁十多人,很多同学干脆席地而坐,传递茶盅时不小心碰响了风铃,叮叮当当的声音混着茶香,那个画面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。
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这个荔浦学生品茶工作室最近还衍生出不少副业。茶艺队的同学在校庆演出上表演了宋代点茶,摄影协会来拍了组“茶与四季”的主题作品,连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都有团队以茶文化为主题拿了奖。

黄昏时分最能感受到这里的特别。夕阳斜斜地照进窗户,把博古架的影子拉得老长。叁五个同学围坐在茶海前,有人说着实习遇到的趣事,有人抱怨论文查重太严格,壶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响着。这时候你就会觉得,所谓荔浦学子茶艺交流坊,重要的不是茶,而是这群年轻人在一起度过的,带着茶香的温暖时光。

临走时老陈正在整理新到的安溪铁观音,他说接下来想搞个“校园寻茶地图”,把学校里适合品茶读书的角落都标记出来。我忽然想起抽屉里那包没开封的立顿茶包,或许明天该带去工作室,问问他们能不能教我泡出更好喝的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