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山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保山站大街的小巷子在哪里
昨晚和朋友聊天,他突然问我:"你知道保山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吗?"我一下子被问住了。站大街这个说法,在保山话里挺有意思的,它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站着,更像是指那些热闹的、人来人往的老街区。
说来也巧,今天早上买菜时路过南关街,忽然想起这个问题。这条街虽然叫街,其实窄得只能容两叁个人并排走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有些年头的木门面。早点铺子的蒸笼冒着白气,杂货店门口摆着竹编的簸箕,几个老人坐在门槛上喝茶聊天。这种巷子,不就是朋友问的那种"站大街"的地方吗?
老街巷的生活气息
往巷子深处走,空气里飘着烤粑粑的香味。有个大姐在门口支了个小摊,铁板上滋滋地煎着饵块。她说在这住了叁十多年,"以前这条巷子可热闹了,从早到晚都是人。现在年轻人搬去新小区,倒是清静了不少。"她顺手往西边指了指,"你要找保山站大街的小巷子,往那边走更多。"
顺着她指的方向,我拐进了一条更窄的巷子。两边的墙挨得很近,晾衣绳横在半空,挂着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摆动。二楼有人推开木窗,探出头和对面邻居打招呼。这种场景,让人突然明白了什么叫"站大街"——不是真的站着不动,而是那种邻里之间随时可以停下来聊几句的亲切感。
走到巷子尽头,发现有个小集市。卖山货的摊主把竹篮摆在地上,新鲜的菌子还带着泥土。旁边裁缝铺的老板娘正在踩缝纫机,哒哒的声音听着特别踏实。我忽然想,或许朋友问的保山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找的就是这种还能看见老保山生活痕迹的地方。
往回走的时候,碰见个收旧货的大爷。他的叁轮车上挂着小铃铛,叮叮当当地响。他说现在保山站大街的小巷子确实不多了,老城改造拆了不少,"就像人民路后面的那些巷子,前两年还都是老样子,现在都建成商场了。"他的语气里带着些许惋惜。
不过要说完全消失也不尽然。在城东的龙泉片区,还保留着几片老巷子。下午特意去转了转,这里巷子纵横交错,像迷宫一样。每走几步就能看见小茶馆,里面坐着喝茶打牌的人。路边有挑着担子卖豆花的,喊声悠长绵软。这种氛围,倒是很符合"站大街"那个意思——随意、自在,时光都慢了下来。
夜幕降临时,我又想起朋友的问题。也许他问保山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不单单是想知道一个具体的地点,更多是想感受那种老保山的人情味吧。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,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巷子,确实越来越难得了。
回到家,我给朋友发了条信息:"改天带你去龙泉片区走走,那儿还留着几条有意思的老巷子。"他很快就回复:"好啊,正好想找找保山站大街的小巷子在哪里。"看来,怀念这种老巷子的人,不止我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