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龙100元连吹带做在哪里啊,和龙100元连吹带做在何处
最近总听人念叨“和龙100元连吹带做在哪里啊”这句话,走在街头巷尾也常看到有人交头接耳地打听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,我琢磨着得亲自去转转,看看究竟藏着什么门道。
热闹街市里的意外发现
沿着老城区的青石板路往前走,拐角处有个冒着热气的小铺子。老板娘系着碎花围裙,手上竹签转得飞快,面前摆着个醒目的红纸板——这不就是大伙儿常说的“和龙100元连吹带做”么?原来所谓的“吹”是吹糖人,“做”是现场制作手工糍粑。糖人在老师傅嘴里叁吹两捏就变成小兔子,刚打好的糍粑裹上黄豆粉,热乎乎地递到手里,整套下来正好一百元。
旁边带着孩子来体验的王姐笑道:“这价钱搁现在真不算贵,孩子既能看非遗手艺,还能亲手搓麻糍。”老师傅接过话头:“咱们这老手艺啊,就怕年轻人不爱学。现在搞成体验项目,既赚了生活费,又能让更多人见识传统功夫。”
藏在市井的生存智慧
往深里想想,这个“和龙100元连吹带做在何处”能火起来不是没道理的。现在景区里随便买个工艺品都要大几十,而这套组合既能看表演又能吃饱肚子,临走还能带个糖人当纪念。住在附近的赵大爷说,自从这儿成了网红打卡点,整条街的烧饼摊、豆腐脑摊都跟着沾光。
其实要找到“和龙100元连吹带做”的具体位置并不难。它不在繁华商场里,而是藏在城南老巷的市集尽头,每周叁五下午出摊。虽说位置偏了点,可酒香不怕巷子深,总有人循着糯米香味找过来。
现在的年轻人就爱这种接地气的文化体验。昨天碰到对情侣,男孩举着手机直播糖人制作过程,女孩边揉糍粑边感叹:“比逛商场有意思多了!”老师傅也灵活,见年轻人多就捏些卡通人物,遇到老主顾就复原童年记忆里的金鱼、灯笼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赶庙会的场景。那时没有智能手机,但吹糖人的摊子永远围得里叁层外叁层。现在虽然时代变了,但人们对传统手艺的好奇心没变。或许“和龙100元连吹带做在哪里啊”能成为热门话题,正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。
转过街角又听见有人在问路,想来也是去找那个小摊的。晚风里飘来甜甜的麦芽糖香气,混着捶打糍粑的咚咚声,在这条老街上飘出好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