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瓯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区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6:17:32 来源:原创内容

建瓯大学城边上有些老旧的筒子楼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学生们私底下都管那儿叫“炮楼”。这个称呼挺有意思的,乍一听让人觉得有点奇怪,细想又莫名贴切。

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叫法是在食堂。隔壁桌两个男生边扒拉着米饭边聊天:“晚上去炮楼那边吃烧烤不?”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这地方名字怎么取得跟军事据点似的。后来才弄明白,他们说的就是学校后门那片五六层高的老公寓楼。

名字背后的烟火气

其实“炮楼”这名字跟打仗半点关系都没有。有学长跟我说,最早是因为有家烧烤店在楼顶架了个特别大的抽油烟机,呼呼作响像个炮台,加上晚上整栋楼灯火通明,窗户里飘出各种饭菜香味,慢慢就有了这个外号。现在整片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区的地方,早就不止那一栋楼了。

走在炮楼区的小巷里,能闻到各种味道——刚出锅的炒河粉带着锅气,奶茶店的甜香混着打印店的油墨味,偶尔还能闻到隔壁琴行飘来的消毒水气息。这些味道混在一起,成了建瓯大学城周边独特的空气。

最热闹的是晚上九点之后。下课的学生从教学楼涌出来,叁叁两两地往炮楼区溜达。卖卷饼的阿姨手法利索,叁十秒就能包好一个;奶茶店的小哥记得常客的口味,见面不用问就直接开始做;还有那家开了十年的麻辣烫,老板总爱和学生们聊狈叠础。

不只是吃饭的地方

炮楼区对学生们来说,功能可多了去了。除了解决叁餐,这里还能找到复印店、理发店、二手书店,甚至还有个小小的健身房藏在叁楼。有些毕业生创业开的咖啡馆,成了小组讨论的据点;打印店老板帮忙修改论文格式从来不收费;修手机的小伙子经常给学生打折。

我室友去年在炮楼区租了个单间备考。他说喜欢那里的氛围——晚上看书到深夜,下楼就能买到热腾腾的关东煮;周末想放松,走两步就能找到同学打牌聊天。虽然房间旧了点,但月租才五百块,对学生来说特别友好。

这些建瓯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的老建筑,某种程度上成了校园的延伸。它们不像新建的商业区那么光鲜亮丽,墙皮有点脱落,楼道有点暗,但就是这种不完美,反而让学生们觉得亲切自在。

有时候想想,也许每个大学附近都有这样的“炮楼区”。它们可能不叫这个名字,但功能都差不多——既是学生们解决温饱的食堂,又是社交的场所,还是初入社会的过渡地带。那些藏在居民楼里的小店,见证了一届届学生的青春。

去年听说炮楼区可能要拆迁改造,很多学生在网上发帖表示不舍。虽然后来证实只是虚惊一场,但那份紧张倒是很真实。毕竟对很多学生来说,大学四年的记忆里,总少不了在那些老楼里吃饭、聊天、备考的片段。

现在每次路过炮楼区,都能看到新的变化。有些老店不见了,又冒出新面孔;墙上的涂鸦换了一茬又一茬;就连那家最早得名的烧烤店,也重新装修了门面。但那种熟悉的感觉还在——还是那么拥挤,那么喧闹,空气里还是飘着各种食物的香气。

其实挺好奇,再过几年,当现在的学生都毕业了,会不会还有新人继续管那儿叫炮楼区?这个看似随意的称呼,会不会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?不过眼下嘛,晚上肚子饿了,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:“走,去炮楼那边看看吃啥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