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初中生一小时50元,高密初中生时薪50元
最近听说高密这边有些初中生开始做兼职,时薪能到50块钱。这事儿挺新鲜的不是吗?我记得我们那会儿初中生零花钱都是爸妈给的,现在的小孩居然能自己挣了。
我家楼下超市老板娘上周末雇了个初二学生帮忙理货,那孩子干活特别认真。老板娘说现在学生脑子活,教一遍就会用扫码枪,还能帮老年顾客操作自助结账机。“给50块不亏,比请个大人划算多了”,她一边说着一边往货架上补饮料。
这笔钱意味着什么
50块钱能买什么呢?现在书店里一本教辅书大概叁十多,剩下还能买杯奶茶。要是攒上两个周末,新款运动鞋的首付就够了。不过隔壁张老师跟我说,他班上有学生用这笔钱买了套《叁体》,说是要等暑假看完跟同学换书看。
有个周末在早餐摊碰见个熟客家的孩子,他正帮着打包豆浆油条。我问他怎么起这么早,他擦擦额头的汗说:“攒钱给我妈换新手机,她那个旧手机接视频都卡。”这孩子把挣来的钱都塞进个铁皮盒里,每次投硬币时眼睛都亮晶晶的。
其实想想,初中生时薪50元这个数,比很多大学生家教都高。但家长们好像挺乐意,李姐昨天还在小区群里夸她女儿:“以前买双五百块的鞋眼睛都不眨,现在知道这得站十个小时才能换来。”
藏在零花钱背后的事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。对门陈爷爷见着孩子送外卖就摇头:“这么小年纪折腾什么,摔了碰了怎么办?”他总念叨现在孩子过早接触钱会学坏,可转头又夸他孙子用兼职的钱给奶奶买了副老花镜。
我观察这些孩子挺有意思的。他们不太会像大人那样抱怨工作累,反而把兼职当成闯关游戏。有个女孩在奶茶店打工,偷偷记下各种配方比例,说等中考完要在家里给爸妈露一手。她调的第一杯珍珠奶茶甜得发齁,但全家喝得特别开心。
高密初中生时薪50元这个现象,表面看是零花钱变多了,其实更像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触摸世界。就像昨天在广场听见两个男孩靠在水池边算账,一个说等攒够钱要去青岛看海,另一个说要买整套《五年中考叁年模拟》。你看,同样的50块钱,装着的却是完全不同年纪的梦。
便利店冰柜的玻璃门上,偶尔能看见他们清点零钱的倒影。那些硬币在掌心叮当作响,仿佛在说:这不仅仅是50块钱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