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中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,火车南站附近巷子在哪
汉中火车南站哪里有小巷子
刚出汉中火车南站,看着宽阔的广场和笔直的大道,有位背着登山包的大哥挠着头嘀咕:"这附近怎么找不着那种有烟火气的小巷子呢?"这话可说到我心坎里了。其实啊,想找巷子得往西北方向走,穿过站前路那片新楼盘,约莫步行十来分钟,你会看见几棵老槐树,那儿就开始有蛛网般的巷子了。
记得头回去找巷子时,我在十字路口转了向。正好遇见个拎着菜篮的大婶,她笑着用汉中话指点:"娃要找老街巷子啊,顺着飘着油辣香的方向走呗!"果然,拐过电信大楼就瞧见青砖墙头探出花椒树枝,空气里浮着热面皮的香气。这种巷子不像景区那样整齐划一,晾衣绳横在半空,搪瓷盆里的薄荷长势正好,二楼木窗台还摆着褪色的布老虎。
有回黄昏时我钻进条窄巷,忽然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。循声望去,竟是间保留着传统技艺的铁匠铺,老师傅正给农家打锄头。隔壁蒸糕店的大爷说:"南站扩建时我们这几条巷子差点拆了,后来大伙儿联名写信,这才把老手艺留下来了。"火钳淬水的刺啦声里,仿佛能听见叁十年前的汉中回响。
要说最让人惦记的,还是巷子深处的吃食。不必看导航,哪家队伍排得长就往哪去。挂着蓝布幌子的面皮摊,老板娘边蒸米浆边说:"我们在这条巷子叁代人了,南站没建时就在。"木屉掀开的瞬间,米香混着竹香扑面而来,浇上秘制辣椒油,蹲在石阶上吃完,额头微微发汗才够味。
这些巷子现在不好找喽,得穿过新建的商业街,绕过几个工地围挡。有次我带着外地朋友转悠,他惊奇道:"火车站附近竟藏着这么活色生香的地方?"是啊,当你在站前广场看见穿民族服饰的婆婆挎着竹篮,不妨跟着走段路,说不定就拐进了某条挂满腊肠的巷子。
最近发现巷子口多了些年轻面孔,原来是美院的学生来写生。有个扎马尾的姑娘边说边画:"现代车站都长差不多,但这些老巷子藏着汉中独有的肌理。"她画笔下,青瓦檐角的苔痕、磨得发亮的石阶、歪斜的牛奶箱,都成了城市记忆的注脚。
下次如果你从火车南站下车,别急着打车离开。试着找找这些巷子,或许会在某扇木门前遇见编竹器的老人,或者在转弯处发现开了四十年的剃头铺子。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,正是这座古城最生动的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