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200元能买到的爱情在附近吗
那天路过巷口,听见两个年轻人在讨论「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」。男孩晃着手机说请女生吃饭花了198,女孩笑他是不是算准了价位。我放慢脚步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和妻子第一次约会,两人在小面馆吃了四十块,剩下的钱买了两个甜筒,沿着江堤走了整晚。
现在打开社交软件,常看见「200元能买到的爱情在附近吗」这样的自嘲。有人说约会成本太高,看场电影喝杯奶茶就超支;也有人反驳,真心不该用钱衡量。可现实里,物价确实涨得比工资快。去年楼下麻辣烫从十五涨到二十,电影票早就不止五十了。但爱情真的需要这么多包装吗?
200块能做什么
仔细算笔账,两百块其实能安排挺多事。大学城边的火锅店,午市套餐不到一百;公园划船叁十,剩下的钱够买束向日葵。重要的是愿意花心思,而不是花钞票。朋友阿杰最近脱单,他追姑娘的方式很特别——每周带她去不同菜市场,用五十块买食材回家做饭。他说菜场里讨价还价比电影院并肩坐着更能看清一个人。
或许我们太习惯用消费代替用心了。记得有次看见情侣在便利店门口分享关东煮,男生细心吹凉萝卜才递过去,那个瞬间比高级餐厅的烛光更动人。爱情最珍贵的部分,从来不在价签上。
附近的意思
「附近」这个词很有意思。现在人都忙着刷手机找远方,却忘了爱情可能就住在隔壁单元。小区快递站的姑娘总帮我留放不住的生鲜,前天突然塞给我一袋她老家寄来的枇杷。这种温暖,比算法推荐的匹配更真实。
表弟去年通过小区二手群认识了现在的女友,起因是她想买他的旧书架。现在他俩常开玩笑,说这段感情是从「附近」的200块交易开始的。你看,缘分来的时候,不一定需要昂贵的形式。
傍晚散步,看见路边摊前蹲着对情侣。男孩举着烤红薯,女孩小心地掰开,热气腾起来模糊了他们的笑脸。我忽然明白,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这个问题,答案不在钱包里。当两个人愿意把平凡日子过出滋味,路边摊也能吃出满汉全席的欢喜。
可能我们真正该问的是,自己还相信不相信200块钱能带来的快乐。就像母亲总念叨,当年父亲用半个月工资买了永久牌自行车,载着她穿越大半个城市上班。后座上的爱情,一蹬就是叁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