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江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吴江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
最近路过吴江老街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挺特别的铺子,白墙黑瓦挂着木招牌——"吴江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。这名字念着舌头都要打结,可里头飘出的茶香倒是勾得人迈不动腿。
推门进去才发现,这儿和传统茶馆不太一样。青石地板上散落着草编坐垫,博古架不摆紫砂壶,反倒陈列着各地茶农寄来的样品。穿亚麻衫的姑娘正在给玻璃杯贴标签,看见我就笑:"您来得巧,今天正好在试桐坑毛峰。"
茶叶海选现场直击
工作室里间更像实验室,叁位评茶师面前摆着十来个白瓷碗。注水时有人盯着茶叶舒展的弧度,有人凑近闻香,还有个戴着耳塞的师傅专注记录茶汤色泽。主理人林师傅捻着茶叶碎末跟我说:"你看这片芽头,卷曲度够但颜色发暗,估计烘干时火候急了。"
墙角的恒温箱里躺着今春的候选茶样,每包都系着红绳编号。听说光是洞庭碧螺春就收了二十多个批次,有些茶农大清露水没干就背着竹篓来送样。这阵子他们评茶评得舌头发麻,凌晨叁点还看见工作室亮着灯。
隔壁"吴江品茶评选活动工作坊"最近更热闹。每月十五办的盲品会总挤满年轻人,有次两个老茶客为着狮峰龙井的豆香争得面红耳赤,最后发现喝的是隔夜茶——这事儿现在还是街坊们的笑谈。
上周末他们搞了场特别活动,让参与者用盖碗冲泡同一款凤凰单丛。结果叁十个人泡出叁十种风味,有个姑娘委屈地说她按网教程精确到秒,却泡出了中药味儿。林师傅乐了:"茶有茶性,哪能全照说明书来?"
这些天工作室开始筹备秋季斗茶赛,装茶叶的藤筐堆到了天花板。偶尔看见老师傅对着茶汤发呆,问他在想什么,他慢悠悠晃着茶杯:"在等这片叶子遇到最懂它的人。"
暮色染窗时我又经过工作室,听见里头传来茶针拨弄盖碗的清脆声响。或许明天该带朋友来试试,毕竟能让人放下手机认真喝茶的地方,现在可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