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尔木微信800快餐人到付款,格尔木微信快餐800元送上门
格尔木这地方,白天看着是座戈壁里硬生生拔起来的城,太阳一落山,霓虹灯亮起来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你掏出手机,打开微信,附近的人里头,总有那么几个头像亮得晃眼,介绍里写着“800快餐,人到付款”。这行字摆在那儿,不遮不掩,像夜里路边摊的灯箱,直白得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说实话,头一回见到“格尔木微信快餐800元送上门”这信息,我心里也犯过嘀咕。这靠谱吗?钱倒不是先付,说是人到了再给,听着好像少了些风险。可这大晚上的,让个陌生人揣着东西找上门来,心里总归是七上八下的。但有时候吧,人累了,或者就是单纯好奇,手指头它自己就滑过去了。
门铃响了之后
我记得有一回,加班到快凌晨,回到租的房子里,饿得前胸贴后背,冰箱空得能跑老鼠。实在没辙了,脑子里不知怎的就又冒出那几个字。找到那个眼熟的头像,发了消息过去。那边回得倒快,没多余废话,就问地点,然后甩过来一句“半小时到,现金800”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心里那点好奇慢慢变成了忐忑。楼道里有点响动就竖起耳朵听。终于,门铃响了。透过猫眼一看,外面站着个小伙子,穿着普通,手里提着个保温袋,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。我开了条门缝,他把袋子递进来,我赶紧把准备好的钱塞出去。整个过程快得很,前后不到十秒钟,话都没说一句。
关上门,打开袋子,里面是几个一次性餐盒,装着还冒热气的炒面、两个小炒,外加一瓶啤酒。说实话,味道也就那样,跟外面小馆子差不多,但那个点儿,能热乎乎地吃上这么一顿,确实解了燃眉之急。
后来跟几个同样在格尔木工作的朋友聊起这事儿,发现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经历。有个跑运输的老哥说得实在:“这鬼地方,半夜叁更哪还有馆子开门?这800块的快餐,贵是贵了点,但人家真给你送到家门口,省了多少麻烦。”
不过这行当吧,水也挺深。另一个朋友就遇到过糟心事儿,说是送来的东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,分量少得可怜,味道也差劲。想理论几句,人早就下楼走没影了。毕竟这不是正经开店做买卖,没什么保障,全凭对方那点“诚信”。
白天忙起来的时候,谁会去想这些事儿。可一到深夜,微信里那些闪烁的头像就又活跃起来。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?大概是这座城市太快了,快得让人有时候连下楼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。也可能是太孤独了,孤独到宁愿多花点钱,换个人把热饭送到门口,哪怕是短短几秒钟的照面。
现在我还偶尔会用,但比以前谨慎多了。会看看对方朋友圈是不是活跃,聊几句感受下靠不靠谱。这“人到付款”的模式,说起来也算是一种平衡——我们担心被骗,他们大概也怕遇到不好对付的主顾。谁也不先交底,倒也形成了一种奇怪的默契。
格尔木的夜晚还是很长,微信里那些头像依然亮着。有时候我想,这大概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吧,说不上多光彩,但也确实解决了一些人某个时刻的需求。下次要是再饿得睡不着,或许我还会拿起手机,但肯定会多想那么一会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