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阳品茶喝茶工作室,益阳茶道品茗工作室
说起咱们益阳的茶,那可真是有故事。资江水流了千百年,两岸的茶园也跟着绿了千百年。我小时候就常听老人讲,益阳人待客可以没有酒,但不能没有茶。
益阳品茶喝茶工作室这几年悄悄多了起来,倒不是什么新鲜潮流,更像是把老传统换了个新样子。你说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意正襟危坐地听茶道讲座?但要是约上叁五好友,在工作室里随意坐下,泡一壶安化黑茶,聊聊最近的生活,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上周去了家藏在老巷子里的益阳茶道品茗工作室,推开木门,茶香就柔柔地飘过来。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,她说:“在我这儿,不用讲究那些繁文缛节。茶嘛,喝着舒服最重要。”她随手掰了一小块茯砖,放进粗陶壶里,“你看这金花,多漂亮。有人说它像星星,要我说啊,像小时候妈妈在粥里撒的桂花。”她这话一下子把人拉回了童年。
水烧到刚好冒蟹眼泡,大姐慢慢冲下去,琥珀色的茶汤在玻璃公道杯里转着圈。隔壁桌几个年轻人正在试今年的新茶,偶尔传来轻轻的笑声。坐在这儿,时间好像真的慢下来了——手机的消息不再急着回,心里惦记的工作也暂时放到一边。有时候我在想,我们缺的不是时间,是给自己一个停下来的理由。
益阳品茶喝茶工作室提供的,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地方。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茶艺表演,而是生活里触手可及的温暖。大姐说有个常客,每周叁下午必来,就坐在靠窗那个位置,喝完两泡茶就走。“他说这是给他的心灵充电。”她笑着摇头,“我是不懂什么心灵不心灵的,但看着大家喝完茶眼睛亮亮地离开,我就觉得这事做对了。”
老茶新喝,滋味更长
现在的益阳茶道品茗工作室也玩出新花样。除了传统的盖碗泡法,还会尝试冷泡黑茶,或者搭配本地特色的火焙鱼、酸枣糕。有个年轻茶艺师跟我说:“茯砖茶配一点点陈皮,味道特别搭。老茶客开始都皱眉,尝过之后却说找到了新感觉。”
这种不拘一格,反而让更多年轻人开始接触茶。他们可能说不清什么是“茶气”,但能感觉到喝完整个人都舒坦了;他们不一定懂所有茶具的名字,但喜欢捧在手里的温度。有个“90后”告诉我,他第一次来是因为失眠,朋友拉他来喝茶。“说来也怪,那晚回去睡得特别沉。现在每个月都来两叁次,比吃药管用。”
其实啊,茶还是那些茶,山还是那些山,只是喝茶的方式更贴近现在的生活了。在忙碌的间隙找个地方喘口气,在茶香中找到片刻安宁——这大概就是益阳品茶喝茶工作室存在的意义吧。它们像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小驿站,让古老的茶文化在新的时代里,继续温暖着每一个路过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