泊头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泊头小巷情缘何处寻
泊头这座小城,我打记事起就住在南街的老巷子里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的石榴花年年开得火红。前些天邻居家刚过门的媳妇突然问我:"都说咱这儿故事多,可泊头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啊?"我一时语塞,指着巷口那棵老槐树笑了。
槐树下的针线篮
槐树下总坐着八十岁的陈奶奶,她手里永远纳着鞋底。有回我见她对着针线篮发呆,篮里装着半只褪色的银镯子。后来才听人说,她年轻时的心上人去了台湾,临别时把镯子掰成两半:"等通了邮,凭这个相认。"这一等就是四十年。现在两岸早通邮了,可那人再没回来。陈奶奶却总说:"他在那头肯定也留着半只镯子呢。"
巷子东头修车的老张,每天雷打不动在墙根晒两把竹椅。起初以为是给顾客准备的,直到看见他傍晚收工时,会把其中一把轻轻碰倒再扶起来。他媳妇走了五年,生前最爱坐在这看他修车。现在他总嘟囔:"这婆娘,连个梦都不托给我。"可那把空椅子,他擦得比谁都勤。
要说泊头小巷情缘何处寻,其实连巷尾那家烧饼铺都藏着故事。每天清晨总有个穿校服的女孩来买两个芝麻烧饼,装进印着重点中学濒辞驳辞的书包。直到中考那天,烧饼小哥往袋子里多塞了张字条:"加油,我在一中等你。"叁年后,那姑娘果然成了他学妹。
最让我触动的是上个月,流浪歌手阿森在巷子里唱《一生所爱》。唱到副歌时,叁楼窗户突然推开,当年远嫁广州的媛媛探出头喊:"你还在唱这首歌啊!"原来十年前他们在这条巷子相遇,她随口说最爱这首歌,他就记到了现在。眼下媛媛离了婚回来定居,两人最近总在早餐摊碰见。
昨傍晚我又路过老槐树,看见陈奶奶的曾孙女正教她用微信视频。屏幕那头是位老先生,手里攥着半只银镯。陈奶奶突然像小姑娘似的红了脸,原来那人叁年前就开始找她,最近才通过侨联联系上。这时候你会明白,泊头巷子里的爱情从来都在,它藏在每一扇木门后面,等着某个恰到好处的时机,重新被月光照亮。
现在要是再有人问泊头小巷情缘何处寻,我准会拉着他在巷子里转悠。你看老王夫妇拌着嘴修自行车,小年轻躲在电线杆后牵手,连那对复婚的夫妻吵架都选在当初定情的馄饨摊。这些细碎日常啊,比什么山盟海誓都来得真切。毕竟巷子这么窄,转身碰到的都是缘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