株洲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株洲小街辩辩快餐体验
要说株洲哪里最有烟火气,我觉着还得是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。那天下午闲着没事,我就钻进了建设路后头那片老居民区里。
阳光透过老樟树的叶子洒下来,在地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光影。走着走着,闻到一股特别香的油炸味儿,顺着味儿一拐弯,就看见一家特别小的店面,招牌上写着“蚕蚕快餐”四个字,字都有点褪色了。店面不大,里头就摆了叁张桌子,却坐满了人。
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,系着有点发白的围裙,手上忙个不停。“吃点啥?”她头也没抬地问着,手里的炒锅颠得呼呼响。我看着墙上手写的菜单,字迹都有些模糊了,“来个青椒肉丝饭吧”。
等着的时候,我打量起这家小店。墙上贴着的明星海报还是十年前的款式,角落里堆着整箱的饮料,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。旁边坐着个大哥,看样子是常客,吃得特别香。
巷子里的老味道
没几分钟,饭就端上来了。嚯,这分量真够实在的,满满一大盘。青椒切得细细的,肉丝嫩滑,米饭蒸得恰到好处。吃一口,就是那种特别家常的味道,说不上多精致,但就是吃着舒服。
“您这店开多久了?”我边吃边和老板搭话。大姐擦了擦额头的汗,“十几年咯,孩子都上大学了。”她说这话的时候,脸上带着点骄傲。这时又进来几个熟客,都不用点单,大姐就直接开始准备他们常吃的那几样。
这种巷子里的蚕蚕快餐,和商场里那些连锁店真不一样。它没有统一的装修,也没有标准化的流程,每家都有自己的脾性。就像这家店,大姐炒菜就认准本地的青椒,说外地的没那么香。
坐在我对面的是个附近工地的老师傅,他说在这吃了五六年了,“就爱吃这口,实在。”他扒拉完最后一口饭,满足地擦了擦嘴,又跟大姐说了句“老样子,记账上”,说完就走了。
我慢慢吃着,看着窗外巷子里人来人往。放学的小孩、下班的大人、收废品的老伯,这条小巷就像株洲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,而这家小店,就是缩影里最生动的那个角落。
临走时,大姐正在准备晚上的食材。她说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点外卖,但她还是坚持开着这个小店,“总有些人就爱来这儿吃,说是比外卖有味道。”我回头看了看那条巷子,招牌在夕阳下显得更旧了,但那股饭菜香,却飘得老远。
这样的株洲小巷子玩辩辩快餐的体验,或许不会出现在旅游攻略里,但却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心跳声。哪天你要是路过这样的巷子,不妨也走进去试试,说不定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