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拉玛依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相约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5:08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那天朋友圈突然被一条消息刷屏了——克拉玛依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说是要搞个什么活动。我第一反应是:现在年轻人真会玩啊,这么多人凑一块儿能整出什么花样?

后来打听才知道,原来是一群大学生自发组织的读书分享会。你说巧不巧,就在城东那片白桦林里,桌椅板凳都是从附近学校借的,连横幅都是用旧条幅翻新写的。组织者是个大叁的女生,她说就是看不惯大家整天抱着手机,想让大家重新感受纸质书的温度。

百人齐聚的别样光景

周六下午叁点,我特意赶去瞧了瞧。好家伙,还真来了不少人,粗略数了数,确实得有个百来号人。有带着笔记本认真做摘抄的,有围成小圈低声讨论的,还有个男生抱着一摞书到处分发——后来才知道那是他自费买的二手书,说要送给有缘人。

最让我惊讶的是,这叁个小时里,愣是没看见一个人低头玩手机。你说现在这年头,能让年轻人放下手机叁小时,比登天还难吧?可在这儿,大家聊得起劲,偶尔传来轻轻的笑声,倒像是回到了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。

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跟大家分享他读《平凡的世界》的感悟。他说孙少平在煤矿干活那段特别打动他,因为让他想起了在油田工作的父亲。说着说着声音就有点哽咽,旁边几个同学轻轻给他鼓掌。这种真情实感,在课堂上都不多见。

天色渐晚,夕阳把整片白桦林染成了金色。我看时间差不多了,准备收拾东西离开。这时组织活动的那个女生站到场地中央,说以后每个月都要办一次这样的周边学子百人叁小时相约活动。话音刚落,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
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,或许我们总是低估了年轻人对真诚交流的渴望。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,能静下心来读本书、认真听别人说说话,反而成了奢侈的事。而这场克拉玛依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活动,就像沙漠里突然冒出的一股清泉,让人意外,更让人欣喜。

路过学校门口时,看见几个刚参加完活动的学生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什么。他们手里都拿着书,脸上带着光。我想,这样的场景,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