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寻找卖学生的小妙招,寻找学生销售的方法
最近总听和田的朋友念叨,想在学校附近做点小生意,可学生市场这块硬骨头,真不好啃啊。学生们零花钱有限,眼光却挑得很,普通推销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。这不,我也琢磨了好久,终于找到几个接地气的办法。
先说个最简单的——你得先混个脸熟。隔壁班王阿姨在小学门口卖文具,从来不急着推销,天天穿着印着卡通人物的围裙,孩子们路过就笑呵呵地问“今天考试顺利不”。时间长了,孩子们买文具都认准她,有时还主动说“阿姨,我同学都想买你这种会变色的铅笔”。你看看,这就叫润物细无声。
让学生替你说话
现在中学生可精明了,电视广告那套他们早免疫了。但同龄人推荐?那效果立竿见影!我记得有家奶茶店搞了个“校园奶茶品鉴师”活动,邀请学生免费试喝新品,条件是在朋友圈发真实感受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一个月后,店里专门给学生设计了隐藏菜单,连隔壁学校的都跑来打卡。
不过要注意啊,让学生帮忙传播,诚意特别重要。硬邦邦地要求转发点赞,孩子们反而会反感。最好是设计成有趣的活动,比如拍创意短视频比赛,或者组建校园探店小组。关键是要让他们觉得这事好玩、有面子,而不是在替你打工。
说到学生市场,还有个特点特别明显——跟风。一款书包、一支荧光笔,可能因为某个班级的潮流人物用了,不出叁天全班都在找同款。这时候要是你能及时跟进,准备充足货源,生意不就来了吗?
小实惠赚大人情
学生群体最吃哪套?小优惠!但不是那种“全场八折”的老套路。比如卖文具的可以在考试季送“必胜幸运符”,卖小吃的把包装设计成课程表。这些东西成本不高,但孩子们会觉得你懂他们。
我认识一个在大学城卖煎饼的大哥,他的招数绝了——经常给赶早课的学生多加个鸡蛋,嘴上说着“读书辛苦,补补营养”。就这点小温暖,学生们自发地把他家煎饼晒到校园论坛,后来还帮他开发了微信下单小程序。你看,这就是人情味的回报。
说到底啊,想打开学生市场,关键是要放下身段,真正理解他们的世界。现在孩子们喜欢什么梗,追什么星,玩什么游戏,这些都要心里有数。比如最近中学生间流行咕卡,要是卖饰品的朋友能进些相关材料,顺便在店里设个免费制作区,还愁没人气吗?
其实无论是寻找学生销售的方法,还是其他经营之道,最重要的就叁个字——走心。把学生当成自家弟弟妹妹,不是为了赚他们钱,而是帮他们找到需要的东西。这份真诚,孩子们是能感受到的。等你真的和学生们处成了朋友,他们自然会带着同学来找你,那时候啊,生意想不好都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