迁安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窄巷中的150元情缘
迁安小巷子里150的爱情
巷子口的槐花又开了,白茫茫落了一地。我踩着碎石子往巷子深处走,老房子的墙皮簌簌地往下掉渣。这条巷子窄得只能容两人侧身通过,晾衣绳横七竖八地牵着,挂着的衬衫还在滴水。
“修拉链——五块钱!”巷尾传来沙哑的吆喝。王老头坐在矮凳上,膝盖铺着蓝布,手上戴着顶针。他看见我,咧嘴笑了:“又来听故事?”我点点头,在他旁边的马扎坐下。他身后的门楣上,挂着一块褪色的价目表:缝补衣物5元起,修改裤脚8元,修鞋15元...
“150块钱啊...”王老头推推老花镜,针尖在阳光下一闪,“那会儿我老伴还在,她总说这条巷子值150。”我愣住了。这条破旧得快要拆迁的巷子,怎么会值这个数?
他放下针线,从铁盒里摸出张泛黄的收据。那是叁十年前的房租收条,月租正好150元。“我们在这成了家。”他指指身后十平米的小屋,“床挨着灶台,窗户对着别家的墙。可她说,有片瓦遮头就知足。”
巷子深处飘来煎带鱼的香味。住在中段的李嫂正在公共水池刮鱼鳞,听见我们说话,插了句嘴:“我家那口子追我时,每天在这等我下班。”她甩甩手上的水,“有回下大雨,他撑着伞在巷口站了两小时,裤脚全湿透了。”
“后来呢?”我问。“后来啊,”李嫂笑了,“他用第一个月工资给我买了条裙子,正好150块。现在那裙子早穿不下了,我还收在箱底。”
再往里走是孙奶奶家。她正在天井里晒萝卜干,竹筛子摆了一地。“这条巷子装了多少人的一辈子啊。”她慢悠悠地说,“生老病死,红白喜事,都在这150步能走完的巷子里。”
我这才明白,他们说的150,从来不是钱。是150步就能走完却走了一生的窄巷,是150个月相守的日日夜夜,是那份价值150元却珍贵无比的承诺。
夕阳斜照进巷子,把晾着的被单染成金色。王老头收拾着针线盒,李嫂喊儿子回家吃饭,孙奶奶收起晒好的萝卜干。这条即将消失的巷子里,每扇门后都藏着一段往事。
我走出巷口时回头,看见斑驳的墙上有个淡淡的“拆”字。槐花还在落,像一场不会停的雪。或许不久后,推土机就要来了。但那些属于迁安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会在记忆里活很久很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