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辅导
最近在我们高州的家长群里,有个话题特别火:初中生出来做家教,一小时五十块帮邻居家小孩辅导功课。这事儿说起来挺新鲜的,你说现在的中学生怎么就这么能干呢?
我楼下张姐家的儿子小军就在做这个。那天在菜市场碰到张姐,她边挑西红柿边跟我念叨:“刚开始我还担心这孩子胡闹,没想到人家教得挺像样。对面楼王婶家的叁年级小子,以前数学考试总在及格线徘徊,让小军带了两个月,上次居然考了八十五分!”
这事儿怎么突然火起来了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。现在双职工家庭多,放学后那两叁个小时成了家长最头疼的“空窗期”。请大学生家教吧,价格贵不说,时间还不好协调。反倒是这些初中生,跟小朋友年龄差距小,更容易玩到一块儿去。
我特意问了几个请过这种家教的家长,李哥的说法挺有代表性:“我家那小子,以前请了个研究生来辅导,人家讲得是挺好,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。现在换个初中生小老师,两人蹲在地上一边摆弄奥特曼卡片一边就把应用题做了,你说神奇不?”
不过也有人担心:这些孩子自己还在上学,能教得好吗?
小老师们的独门秘籍
你还别说,这些初中生还真有自己的办法。隔壁单元的小芳就在给一年级小朋友教拼音,她妈妈跟我说,这孩子把字母编成了顺口溜,还自创了一套手势动作。比如教“产”的时候,她就比划个拨浪鼓的样子,小朋友记得特别牢。
而且啊,这些初中生刚经历完小学阶段,对课本里的重点难点门儿清。他们知道哪个地方容易卡壳,用什么方法讲解最直观。这大概就是他们最大的优势——还没忘记当初是怎么学会的。
小军跟我说过他的心得:“我们老师讲题总是跳过很多步骤,觉得太简单。但我还记得当初学的时候在哪里犯过糊涂,所以教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细节都讲明白。”
这话说得实在,有时候大人觉得简单的东西,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一道坎儿。
不仅仅是钱的事儿
表面上看,这些初中生是为了赚零花钱。一小时五十元,对中学生来说确实挺有吸引力。但仔细聊聊就会发现,他们得到的东西远不止这些。
小军现在说话做事比以前稳重多了。用张姐的话说:“以前就是个毛头小子,现在给小朋友讲题,居然知道要备课了。有时候我在客厅听见他在房间里自言自语:‘这个地方明天得换个方法讲’,感觉一下子长大了。”
教别人的过程,其实也是自己巩固知识的过程。很多知识点以前是模棱两可的,为了给别人讲明白,自己必须先弄得清清楚楚。这不,小军这学期的数学成绩也跟着上去了。
这种高州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模式,看起来是简单的课外辅导,实际上给大家都带来了好处。家长花较少的钱解决了辅导难题,小朋友找到了能玩到一起的“小老师”,而这些初中生呢,既锻炼了自己又赚到了零花钱。
当然啦,这事儿也得把握好分寸。小军现在每周就接两个学生,每次不超过两小时,毕竟自己的学业才是最重要的。他妈妈说得好:“这就是个社会实践,要是影响了正常学习,那可就本末倒置了。”
现在走在小区里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几个孩子围坐在石桌旁,一个初中生正在认真地讲解着什么,旁边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。这样的画面,比以往孩子们各自在家看电视玩手机,确实多了几分生气。
看来啊,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,并不一定需要多么高大上的方案。像这样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辅导的土办法,反而更接地气,更能解决实际问题。你说是不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