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品茶加惫工作室,从化品茶预约工作室
最近总听朋友提起从化品茶加惫工作室,说那里的茶不一样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我加上了他们的联系方式。没想到,这一试还真有点意思。
接待我的是位姓陈的师傅,穿着棉麻衫,说话不急不缓的。他没急着推销什么高档茶叶,反而先问了句:“平时喝茶是为了解渴,还是想喝个明白?”这话把我问住了。是啊,平时忙忙碌碌的,哪有功夫细品,都是大口喝完就接着干活。
不只是卖茶那么简单
陈师傅带我看了他的茶室,不大,但处处透着讲究。茶具摆得整整齐齐,每款茶叶都装在专门的罐子里。“我们这儿啊,”他一边温杯一边说,“很多人刚开始都以为就是个卖茶的地方。其实从化品茶预约工作室更像个交流站,来的都是爱茶的人。”他说话时手上的动作没停,烫壶、置茶、温杯、高冲、低泡,一气呵成。
第一泡是当地的流溪绿茶。茶汤清亮,入口有淡淡的兰花香,回甘很特别。“这茶就长在流溪河边的山坡上,”陈师傅说,“早上有雾罩着,下午有树遮着,所以才有了这个味道。”听他这么一说,再品那口茶,好像真能尝出点山间的雾气来。
后来又尝了叁四款茶,每款都有说法。陈师傅不搞那些玄乎的,说的都是实在话。比如怎么判断水温,怎么看茶叶舒展的状态,怎么感受茶汤在嘴里的变化。说来也怪,平时我喝茶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,囫囵吞下去就完事了。那天却不知不觉坐了两个多小时,慢慢品,慢慢聊。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他对从化本地茶的那份了解。哪个山头哪片茶园,什么时候采的茶青,用什么工艺做的,他都门儿清。有个老顾客每周都来,说是别处买的茶就是不如这里的对味儿。
现在我也成了从化品茶加惫工作室的常客,时不时去坐坐。倒不全是去买茶,有时候就是去喝杯茶,聊聊天,放松一下。陈师傅常说,喝茶这件事急不得,得慢慢来。想想也是,生活里太多事都追求快,反而把最简单的滋味给忽略了。
那天临走时,我买了半斤流溪绿茶。陈师傅仔细包好,又嘱咐了一句:“回去用玻璃杯泡,看着茶叶一根根立起来,那也是种享受。”回家试了试,还真是那么回事。茶叶在杯里慢慢舒展,就像活过来一样。喝茶这么平常的事,原来也有这么多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