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台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,邻近学子约百名叁小时
那天听说的事儿
前阵子跟朋友闲聊,他忽然提起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——就在咱们七台河周边几个学校,差不多上百个学生,自发组织了个叁小时学习小组。这事儿听着普通,可仔细一想又觉得挺新鲜。现在年轻人能静下心来一块儿学习叁小时,还真不太容易。
我特意打听了一下具体情况。原来这些学生大多是通过同学介绍加入的,每周固定两叁次,找个安静的地方就开始学习。你说他们图啥呢?有个参加的同学跟我说,刚开始也觉得叁小时太长,后来发现大家在一起反而更容易进入状态。遇到难题互相问问,累了就歇五分钟聊聊天,时间过得特别快。
这种学习方式和单独埋头苦读真不太一样。你想啊,一个人在家学习,手机晃两下,零食吃几口,叁小时可能真正用上的不到一半。但这么多人一块儿,无形中就有种互相督促的气氛。有个高二的男生跟我说,他以前写作业总是拖到半夜,现在跟着大伙儿,效率提高不少,晚上还能腾出时间打会儿篮球。
其实我觉得最难得的是,这个七台河附近学生约100叁小时的学习小组完全靠自觉。没有老师盯着,也没人强制要求必须来,可每次人还挺齐。可能这就是同龄人之间的默契吧?大家目标都差不多,都想把成绩提上去,自然就凑到一块儿了。
不过要说全是学习也不完全对。他们中间休息的那十几分钟,经常传来阵阵笑声。聊游戏,聊电影,偶尔也吐槽作业太多。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,反倒让学习变得没那么枯燥。有个女生说得挺实在:“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,心里就踏实多了。”
现在生活里诱惑这么多,能主动组织起这样的活动,这些学生还挺让人佩服的。想想我们那时候,要是有这样的环境,说不定学习还能更有意思些。不过话说回来,任何方法都要适合自己才行,这种模式好在灵活,累了就歇,状态好就多学点。
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,有时候改变学习方法,可能比一味延长时间更管用。就像这个邻近学子约百名叁小时的小组,他们把原本可能浪费在刷手机上的零散时间,变成了高质量的学习时段。这倒让我想起那句老话——独行快,众行远。
当然啦,这种形式也不是对每个人都合适。有的同学就喜欢安静,一个人学习效率更高。但如果你总觉得一个人学不进去,或许可以试试找两叁个同学一起。先从一小时开始,慢慢调整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。毕竟学习这件事,最终还是要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