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流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青少年陪玩服务一小时50元
最近在本地论坛刷到一个帖子,标题写着"北流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",旁边还紧跟着一行"青少年陪玩服务一小时50元"。说真的,刚看到时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年头连初中生都开始搞副业了?
仔细翻完帖子内容才明白,原来是几个初二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后陪伴服务。住在我们小区的小杰就是其中一员,那天在便利店碰到他,我忍不住问了这事。这孩子挠着头说:"就是帮邻居看看小朋友,陪他们写作业、做手工,有时候下楼踢毽子。"
这个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
小杰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,很认真地给我算账:"隔壁培训班收费每小时80块,我们觉得50块正好。既能帮家长省点钱,又能攒钱买参考书。"他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,"上周用挣的钱买了套《海底两万里》,弟弟妹妹们可喜欢听了。"
住叁栋的王阿姨是这项服务的常客,她拉着我说起这事:"我家老二就爱跟着这些哥哥姐姐。以前请大学生家教要100块一小时,现在孩子们相处得特别好,昨天还一起种了小番茄。"她掏出手机给我看照片,花盆里刚冒出的嫩芽旁,围着几双小手。
不过也有家长持观望态度。在菜市场遇到刘先生,他边挑西红柿边说:"刚开始不太放心,后来发现这些初中生特别认真。他们自己整理了好几个游戏盒子,都是安全又益智的。"
这项青少年陪玩服务悄悄在小区里传开了。现在每周五放学后,小广场上总能看见几个戴红领巾的初中生带着小朋友做活动。有时候是围成圈讲故事,有时候是玩老鹰抓小鸡,孩子们的欢笑声能传得很远。
让我触动最深的是上个月期末考前后。原本以为孩子们会暂停服务,没想到他们调整了时间,把陪玩改成了集体自习。几个初中生带着小朋友们在物业提供的活动室写作业,遇到不会的题目就互相讨论。
楼下便利店老板最近多了项新业务——帮这些孩子转交服务费。他说家长们通常提前预约时段,结束后把费用装信封放柜台。"这些孩子从来不数钱,拿了信封就跑去给小朋友买贴纸奖励。"
现在小区里的氛围确实有些不一样了。傍晚散步时,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:大孩子在耐心教跳绳技巧,小不点们排着队尝试;树荫下围着听故事的小脑瓜;还有共同照顾的那片小菜园,挂着孩子们手写的植物名牌。
这种自发的青少年陪玩服务,似乎在不经意间织起了社区里温暖的网。就像昨天看到小杰蹲着给小朋友系鞋带时说的那句话:"我们小时候不也都是被哥哥姐姐带大的嘛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