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汾品茶教室工作坊,临汾茶艺研习体验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13:23 来源:原创内容

推开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,一下子把人从外面的喧嚣里拉了出来。这间临汾品茶教室工作坊,安静得能听见水将沸未沸时的松风声。

李老师正在温杯烫盏,动作不紧不慢的。她拿起茶叶罐,没有直接泡,而是先让我们闻闻干茶的香气。“别急着喝,”她笑着说,“你得先和它打个招呼。”这话挺有意思,喝茶原来不是嘴巴的事,是全身心的事。

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故事

看着热水注入盖碗,蜷曲的叶片慢慢舒展开来,就像重新活过来一样。李老师一边演示,一边讲起了这片叶子从山上到茶杯的旅程。“我们常说茶有叁次生命,”她轻轻晃动着公道杯,让茶汤颜色均匀,“第一次在枝头,是茶农给的;第二次在锅里,是制茶人给的;第叁次嘛,就在你手里了。”

在临汾茶艺研习体验坊,我第一次发现,原来拿盖碗的手势都有讲究——拇指和中指卡住碗沿,食指轻按盖纽,这叫“叁龙护鼎”。刚开始学,手总是不听使唤,不是太紧就是太松。李老师走过来调整我的手势:“放松点,太用力了茶会疼的。”这句半开玩笑的话,却让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“恰到好处”。

同来学习的有退休的王阿姨,她说来这儿是为了陪女儿有个共同爱好;还有开书店的张先生,想给店里添个茶空间。每个人带着不同的目的,却都在这里安静了下来。

茶汤里的时间

泡茶最考验耐心。水太沸,茶就苦了;水不够热,香气又出不来。李老师教我们听水声,看水面泛起蟹眼大小的泡泡,那就是刚好。她说:“现在的生活什么都求快,可茶偏要你慢下来。它有自己的节奏,你得顺着它。”

确实,在临汾品茶教室工作坊待了一个下午,手机一直放在包里没拿出来,却一点没觉得闷。看着茶叶在水中起舞,时间好像变宽了。王阿姨泡了人生第一杯正经工夫茶,手有点抖,但喝到嘴里时,她眼睛都亮了:“这和自己随便抓把茶叶泡的味道,真不一样!”

张先生则对茶具产生了兴趣,拿着小小的品茗杯端详半天:“原来杯子厚薄不同,口感还真有差别。”李老师点点头,又拿出几只不同材质的杯子让我们对比。就这么一小口茶,配着不同的杯子喝,居然真的各有滋味。

窗外天色渐暗,我们已经尝了叁款茶——清香型的铁观音、醇厚的普洱、还有甜甜的白牡丹。每款茶都有各自的性子,就像认识不同的朋友。李老师说:“找到适合自己的茶,比喝名贵的茶更重要。”她指了指架子上那些朴素的茶叶罐,“这里没有高不可攀的茶,只有等你来读懂的茶。”

离开的时候,我带了一小罐今天最喜欢的白牡丹。不只是因为它好喝,更因为它让我想起这个慢下来的下午。临汾茶艺研习体验坊教的,似乎不只是怎么泡茶,更是怎么在忙碌的日子里,给自己留出这么一段安静的时间。

走在回家的路上,嘴里还留着那抹清甜。我想,下次可以约朋友一起来,也教他们怎么和一片叶子“打招呼”。毕竟,这样的时光,值得分享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