奎屯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奎屯学生50元一小时约伴
一次偶然的对话
前几天在小区门口,看到邻居李姐正跟她上初中的儿子争论着什么。孩子手里攥着五十块钱,一脸不乐意。我走过去打了个招呼,李姐像是找到了救星,拉着我说:“你快帮我评评理,这孩子周末非要出去,说什么跟同学约好了,一小时五十块,去给隔壁栋楼王姨家的小孩辅导作业。这能行吗?”
我听了倒是挺好奇,便转头问那孩子:“是什么样的辅导啊?怎么想起来做这个了?”男孩有点不好意思,挠挠头说:“就是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在做,帮低年级的同学讲讲题。王阿姨家的磊磊上五年级,数学老是跟不上。我们都说好了,周六下午两点到叁点,一小时五十块钱。”他说这话时,眼睛亮亮的,透着股认真劲儿。
说实话,我第一反应也是担心。初中生自己还都是半大孩子,能辅导别人吗?别到时候耽误了人家学习。但看着这孩子诚恳的样子,我又觉得不该直接否定。
这事儿靠谱吗?
李姐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。她压低声音跟我说:“你说这不就是奎屯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嘛,听起来总觉得不太放心。倒不是舍不得这五十块钱,主要是担心安全,也怕他耽误自己学习。”
我想了想,问她:“那你了解过具体情况吗?比如他们怎么辅导?在哪儿辅导?”
这时男孩插话道:“我们都是在王阿姨家的客厅里,她就在旁边做饭或者看电视。我们班学习委员也在做这个,她还专门做了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呢。”
听他这么说,我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。那会儿我们院里几个高年级的学生,也经常带着我们写作业,虽然不是有偿的,但那感觉特别好,像是有了个大哥哥大姐姐可以依靠。
也许,这种奎屯学生50元一小时约伴的形式,并不像我们大人想的那么复杂?
正聊着,王阿姨正好从超市回来,看见我们就笑着走过来:“你们在说我家磊磊辅导的事吧?哎哟,可别提多好了。之前请过大学生家教,一小时一百多,效果也就那样。反倒是这些初中生,跟磊磊年纪近,说话他能听进去。上次期中考试,数学提高了十多分呢!”
换个角度看问题
王阿姨这番话让我和李姐都有些意外。看来这种看似“小儿科”的辅导,还真有它的独特之处。
“我觉得吧,”王阿姨接着说,“这些初中生刚学完小学的知识没多久,解题思路跟小孩子更接近。而且他们特别认真,每次来之前都自己先复习一遍,生怕教错了。我家磊磊现在可期待每周的辅导时间了,说是小老师讲得比学校老师还有趣。”
听到这里,李姐的表情明显放松了许多。她转头对儿子说:“那你也得保证自己的学习不能落下,而且要负责任,不能叁天打鱼两天晒网。”
男孩立刻保证:“妈你放心,我都规划好了。每周就周六下午两小时,既能帮到别人,又能赚点零花钱,而且给人家讲题的时候,我自己也复习了一遍,这不是一举多得吗?”
说实话,我挺佩服现在这些孩子的。他们比我们那会儿更有想法,也更有行动力。这种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,似乎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性。
后来我又了解到,他们这个小小的“辅导圈”还有自己的规矩:不能随便涨价,不能同时接太多学生,最重要的是必须先完成自己的作业才能去辅导别人。
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。我们大人总是习惯用固有的思维来看待孩子们的新鲜事,有时候是不是太过谨慎了?这种自发的、小范围的互助学习,既锻炼了初中生的责任感,又帮助了学习有困难的小朋友,还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。
当然啦,安全问题始终是不能放松的。最好就像王阿姨家那样,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进行。同时也要控制好时间,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业。
望着那个兴高采烈跑回家的初中生背影,我不禁在想,也许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,孩子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成长,创造出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独特的经历和记忆。而我们能做的,或许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多给他们一些信任和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