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邑喝茶快餐号,昌邑品茶简餐坊
最近路过昌邑老城区,发现巷子口新开了家挺有意思的小店。木招牌上刻着"昌邑喝茶快餐号"几个字,透过玻璃窗能看见里面冒着热气的茶壶和忙碌的师傅。这名字取得巧,既说喝茶,又提快餐,让人忍不住想推门进去探个究竟。
店里的老师傅正用长嘴铜壶给客人斟茶,水流划出漂亮的弧线稳稳落进青瓷杯。他笑着说这条街从前就有不少茶馆,现在年轻人节奏快,光喝茶填不饱肚子,所以琢磨出喝茶配简餐的生意经。墙上的菜单用粉笔写着今日特色:龙井虾仁饭、茉莉蒸排骨、普洱卤牛肉...光是念着名字就觉得齿颊生香。
茶香里的家常味道
点单时看见邻桌大爷在吃茶泡饭,忍不住搭话问他常来吗。他放下筷子比划:"从前在茶园干活,就习惯用茶水泡饭。现在儿子总带我下馆子,还是这口最对胃口。"说着把普洱倒入米饭,撒点盐渍梅子,吃得额头微微冒汗。这画面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的厨房,食物未必精致,但总有种让人安心的温度。
老板娘端来我点的桂花乌龙炖鸡饭,揭开砂锅盖的瞬间,茶香混着肉香扑鼻而来。鸡肉炖得酥烂,吸饱了乌龙茶的醇厚和桂花的清甜。她看我吃得香,靠在柜台前闲聊:"有些白领中午赶时间,非要十分钟吃完就走。其实好茶好饭都急不得,你看那墙上的钟,秒针走一圈正好是冲泡一壶茶的时间。"
这话让我想起总点外卖的日子。塑料餐盒里的饭菜永远带着股蒸汽水珠,哪有现在捧着粗陶碗吃得踏实。店里陆续来了几个熟客,不用看菜单就点单,有的要额外加个茶叶蛋,有的让在套餐里多浇勺卤汁。他们坐在八仙桌旁互相斟茶,聊着菜场物价和孩子月考,像在自家客厅般自在。
玻璃罐里装着各色茶叶,从常见的铁观音到本地的海青茶,标签上手写着产地和年份。最醒目的位置摆着"昌邑品茶简餐坊"的定制茶包,说是很多老主顾买回家自己煮。收银台旁的黑板画着茶叶地图,红绳标记着采购自附近乡镇的茶园,倒像是给街坊邻居的安心保证。
暮色渐浓时,晚市灯笼亮起暖黄的光。外卖窗口排起小队,穿校服的学生来买芝麻茶饼,下班族带着保温壶来打当日冷泡茶。有个大姐专门折回来,说昨天买的祁门红茶炖肉特别香,今天要再带些给妹妹尝尝。炊烟从后院袅袅升起,混着茶香飘过整条石板路。
走出店门时怀里揣着店家自焙的茶糕,回头看见昏黄灯光里,有人独坐窗前品茶,有人围桌笑谈。这间小店像棵老茶树,把根须悄悄扎进市井生活里,在茶汤饭食间编织着人与人的温暖联结。明天晌午,或许该来试试他们的新茶焖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