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尔多斯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生饮茶与课堂学习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07:25:35 来源:原创内容

鄂尔多斯一所中学的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,这不是在茶馆,而是在课堂。学生们人手一个保温杯,里面泡着当地特有的奶茶,偶尔还能看到有同学带来父母炒制的砖茶。老师站在讲台前,并没有制止这些“小动作”,反而在课间和同学们讨论起不同茶叶的冲泡方法。

这种现象乍看有些不可思议,但细想之下却别有一番道理。记得我上学那会儿,课堂上最怕的就是下午第一节课。阳光暖融融地照进来,老师的讲课声像催眠曲,脑袋不由自主地一点一点。要是那时候能喝上一口热茶提神,恐怕就不会错过那么多数学公式了。

茶香里的专注力

班上有个叫王明的学生,以前上课总爱走神。自从他父亲给他带了一罐茉莉花茶后,情况慢慢变了。他说,泡茶的过程让他静下心来,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,他的注意力也渐渐集中。现在,他会在每节课前仔细地往杯子里放茶叶,注入热水,看着茶叶沉浮,这个小小的仪式帮助他进入了学习状态。

班主任何老师告诉我,她最初也担心学生品茶喝茶上课会分散注意力。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,她发现适度的饮茶反而让学生们更专注了。“比起偷偷玩手机,喝茶至少能让学生留在当下的课堂氛围里。”何老师说这话时,顺手拿起讲台上的茶杯抿了一口。

这让我想到,或许我们一直误解了课堂纪律的真正含义。不是坐得笔直、双手迭放就是专心,而是学生的心是否在课堂上。如果一杯茶能成为连接学生与课堂的纽带,那它就不是干扰,而是帮手。

茶文化悄悄传承

在鄂尔多斯,奶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。学生们带来的茶具各式各样,有精致的陶瓷杯,也有朴素的搪瓷缸。课间时分,同学们互相品尝各自带来的茶,交流家里不同的煮茶方法。蒙古族学生教汉族同学如何熬制正宗的奶茶,汉族学生则分享绿茶和红茶的冲泡技巧。

这种看似随意的交流,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着文化的传递。学生饮茶与课堂学习的结合,让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日常,而不是靠课本上的生硬说教。班里最调皮的李雷居然能说出叁种奶茶的制作区别,这恐怕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。

语文老师有时会借着茶香,讲解与茶相关的古诗词。学生们捧着温热的茶杯,对“寒夜客来茶当酒”的意境有了更切身的体会。这种教学方式,比单纯地背诵课文要生动得多。

当然,任何事都要适度。老师们也明确规定了喝茶的规则:不能影响他人,不能耽误上课,茶具要保持整洁。违反规定的学生会被暂时取消带茶上课的资格。令人欣慰的是,大部分学生都很珍惜这个机会,自觉遵守规则。

看着这些在茶香中学习的孩子们,我突然觉得,教育或许就该这样——在不违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,允许一些个性化的存在。毕竟,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,而不是制造整齐划一的产物。鄂尔多斯这些学生是幸运的,他们在规矩与自由之间,找到了一种温暖的平衡。

窗外,草原的风吹过,教室里的茶香愈发浓郁。学生们低头做着笔记,偶尔端起杯子喝一口,继续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。这样的画面,或许正是教育最美好的模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