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品茶上课群,亳州茶艺学习交流圈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5:24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两天好几个茶友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:在亳州想找个能正经学茶的地方怎么这么难?说真的,这个问题我也琢磨了好久。直到上周路过老街,看见新开的茶社里坐满了年轻人,才突然意识到——咱们缺的不是爱喝茶的人,而是能把大家聚在一起认真喝茶的地方。

从茶友到知音

记得第一次参加亳州品茶上课群的活动,我其实是带着几分怀疑去的。教茶的李老师倒是不急不躁,慢悠悠地烫着盖碗:“别把喝茶想得太复杂,咱亳州人喝茶讲究的是个实在。”她捏起一撮亳菊茶,教我们看干茶的卷曲度,“就像咱亳州人,外表朴实,内里自有清香。”

那天我们五六个人围坐在老榆木茶桌旁,从亳菊泡到渮山春毫。最让我惊讶的是坐在旁边的王姐,刚开始连茶具都认不全,第叁次活动时居然能准确分辨出不同水温冲泡的毫芍茶差异。她说这辈子都没想过,喝茶还能喝出这么多门道。

其实在亳州茶艺学习交流圈里,这样的故事还真不少。城南开面馆的小赵老板,现在每周末固定来学茶道,回去就把新学的知识用在面馆的茶水上。昨天他兴冲冲地告诉我,有客人专门为了他泡的芍花茶来吃面,这大概就是生活里的小惊喜吧。

茶香里的亳州味

你说咱们亳州人为什么偏偏对茶这么上心?我倒觉得,这和咱这儿的水土分不开。华祖庵前的古茶树上采的茶叶,泡出来总带着点草药的甘香;涡河水泡茶,莫名就多了几分绵柔。这些独特的滋味,你在别处还真尝不到。

上周叁的茶艺课上,李老师特意带来她收藏的八十年代老亳绿。茶汤入口的刹那,满屋的人都愣住了——那股沉郁的药香,分明就是小时候在老家闻到的味道。这种跨越时光的味觉记忆,怕是只有在亳州这片土地上才能体会到。

现在每次路过曹操运兵道附近,总能看见叁叁两两的年轻人提着茶具往茶社走。这景象放在五年前可真不敢想,那会儿年轻人聚会首选都是咖啡馆。如今在亳州茶艺学习交流圈里,95后都快占半壁江山了,带着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,给传统的茶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。

有时候深夜翻看亳州品茶上课群的聊天记录,会发现深夜十一点还有人在讨论如何冲泡芍花茶最好。这种对生活的热忱,大概就是茶香能绵延千年的秘密。茶嘛,说到底就是把日子过出滋味来的媒介,你说是不是?

前些天有个外地茶友来亳州,我带他去参加了一次活动。临走时他感慨,在别的城市也参加过茶会,但像亳州这样既专业又不失烟火气的还真少见。这话让我想了很久,或许我们不经意间,正慢慢找回属于这座药材之都独有的茶文化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