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林做大活的地方,虎林干活好去处
虎林做大活的地方
说起虎林啊,好多人都挠头,这年头找个踏实干活的地儿可真不容易。前两天跟老张喝酒,他还念叨呢,说现在有些地方活儿干得毛毛躁躁,看着就闹心。我抿了口酒,突然就想起了去年在虎林见着的几个场面。
城东那片工业区有家机械厂,我路过时正好赶上他们午休。几个老师傅没急着去吃饭,反而围着台设备比比划划。有个头发花白的老爷子,正给年轻小伙演示怎么装轴承最省力。“你这手法不对,得顺着劲儿来”,他边说边示范,那专注劲儿跟雕琢艺术品似的。旁边小伙眼睛瞪得溜圆,生怕错过哪个细节。你说现在这么愿意带徒弟的老师傅,是不是挺难得的?
转到西头家具城更开眼。那家“老木匠”店面不大,可往里一瞅,嚯,满墙都是凿子刨子。王师傅正给客户赶制一套衣柜,每块木板都要反复比划半天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个打磨工序,别人用砂纸机呼啦啦两下完事,他偏要手工打磨七遍。“机器快是快,可这转角处总差点意思”,他摩挲着木板边缘,那表情跟抚摸自家孩子似的。后来那客户来取货,摸着光滑如镜的柜门,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。
要说虎林干活好去处,城南汽修街不能不提。刘老板的修车铺永远排着队,为啥?他修车有个习惯,每次都要把故障原因给车主讲明白。有回我亲眼见他指着发动机,给个姑娘比划啥叫“缸压不足”,连说带比划讲了十来分钟。姑娘临走时恍然大悟:“原来不是人家坑我,是真得换零件啊!”刘老板擦擦手上的油污笑道:“咱这行最怕糊弄人,车修好了,道理也得说明白。”
其实在虎林待久了就会发现,这儿的人把“做大活”看得很重。不是图多挣那叁瓜两枣,是觉得手艺人的名声比什么都金贵。就像开面馆的李婶,每天凌晨叁点就和面,她说醒面时间少半小时,那面条嚼劲就差着味儿。熟客们都晓得,在她家吃面得赶早,去晚了汤头都不对劲儿。
现在每次路过这些地方,我总忍不住多看两眼。看着老师傅手把手教徒弟,看着木屑飞扬的作坊里精益求精的身影,看着修车铺前排队的老顾客,心里就特别踏实。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,或许正是虎林最珍贵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