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兴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小巷深处两百分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1:44:05 来源:原创内容

梅雨时节,绍兴的巷子总是格外迷人。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,两边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静静立着,仿佛在诉说百年前的故事。我撑着伞走过福德桥,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,墙角的青苔绿得发亮,空气里飘着黄酒和潮湿木头的味道。

就在这条巷子深处,我遇见了陈师傅和他的小摊。一个简易的棚子下面,他正专注地捏着糖人。看见我驻足,他笑着招呼:“小姑娘,来个糖人不?二十块一个。”我这才注意到摊子前摆着个小牌子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“甜了两百个日子”。

甜了两百个日子

陈师傅告诉我,二十年前,他也是在这条巷子里遇见了他的妻子阿秀。那时阿秀在巷子口的纺织厂上班,每天下班都会路过他的糖人摊。“她总是站在旁边看,却舍不得买。”陈师傅的眼睛眯成一条缝,“有一天我送了她一个小兔子糖人,她脸红的样子,我现在都记得。”

那时的绍兴巷子里两百块钱的爱情,简单又纯粹。陈师傅说,他们最奢侈的一次约会,是去鲁迅故居旁边的面馆,两碗绍面加上一碟茴香豆,正好花了二十块。剩下的钱,他给阿秀买了条丝巾,阿秀却怪他乱花钱。“可她系着那条丝巾,在巷子里走来走去,见人就笑。”?

如今纺织厂早就拆了,巷子里的老邻居也搬走了大半,只有陈师傅还守着他的糖人摊。“阿秀前年生病走了,”他手上的糖稀依然灵活地翻转着,“但我答应过她,只要还做得动,就继续在这条巷子里做糖人。这里啊,装满了我俩两百个甜蜜的日子。”

往前走不远,有家老式理发店。七十多岁的王师傅还在用着那种老式推子,店里贴着二十年前的画报。他说现在来理发的都是老街坊,收费还是二十块。“从1985年到现在,就没涨过价。”墙上挂着他和妻子的合影,两人都穿着那个年代流行的确良衬衫。

“我俩结婚那天,全部家当就两百块钱。”王师傅一边磨着剃刀一边说,“她跟着我在这条巷子里住了四十年,从来没抱怨过。”现在儿女都要接他们去新小区,老伴却说舍不得这条巷子。“她说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,每个角落都有回忆。”

夜幕降临时,我走进巷子尽头的一家小酒馆。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,正在擦拭柜台。听说我在打听巷子里的故事,她笑着说:“你说的小巷深处两百分情缘,现在可不多见了。”她给我倒了杯黄酒,讲起了自己的父母。“他们年轻的时候,就在这条巷子相识。我爸说,当年用两百块钱置办了全部家当,就开始过日子了。”

酒馆的墙上挂着很多老照片,其中一张特别引人注目——一对年轻人站在巷口,身后是八十年代的自行车和电线杆。“这就是我爸妈,”大姐指着照片说,“他们说那时候虽然穷,但每天下班一起推着自行车走过这条巷子,就是最幸福的事。”

走出酒馆时,雨已经停了。巷子里的路灯昏黄,把身影拉得很长。我忽然明白,在这飞速变化的时代,绍兴的巷子像是个时间的容器,守护着那些简单却珍贵的感情。两百块钱的爱情或许再也找不到,但那份用心经营生活的态度,依然在这些巷子里静静流淌。

陈师傅的糖人摊还亮着灯,他又在捏一个新的糖人。这次是两只依偎在一起的小鸟,他说要留着明天摆在阿秀的照片前。“明天是她生日,”他轻声说,“得让她看看,我们的甜日子还在继续呢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