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化附近人100块钱3小时,从化百元叁小时本地服务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04:49 来源:原创内容

从化这个地方,夏天总是特别热闹。街边的大榕树下,几个老伯摇着蒲扇下棋,偶尔传来几声单车铃响。就在这样的午后,我听见隔壁陈阿姨扯着嗓子聊天:“现在找个靠谱的师傅真难,上次水管漏水,等了半天人才来,十分钟搞定收了一百五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前两天在社区告示栏看到的纸条——粗糙的黄色便签纸上写着“从化附近人100块钱3小时”,下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电话符号。当时觉得挺新鲜,现在谁还用手写广告啊。

偶然的尝试

周叁空调突然不制冷,维修店说排期要等到后天。热得实在没法子,我试着拨了那个号码。接电话的是个声音沙哑的大叔,他说就住在河对岸的巷子里,十分钟后就能到。

果然,我一杯茶还没喝完,门铃就响了。穿着灰色工装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,工具箱沉甸甸的挎在肩上。他检查外机时我看了眼时间,下午两点四十分。

“电容老化了,”他抹了把汗,“我这刚好带着配件。”叁点一刻,空调重新吐出凉风。他收拾工具时我递上茶水,顺便问起价钱。“说好叁小时一百块,这才用了半小时,您给叁十就成。”

这倒让我愣住了。现在还有按实际用时算钱的?

巷子里的手艺人们

后来熟络了才知道,老周干这行二十多年。他说现在街坊都爱找平台,但平台要抽成,到他们手里只剩一半。“我们这几个老伙计,干脆自己组了个从化百元叁小时本地服务队。”说完自己先笑了,哪有什么队,就是五六个老师傅互相帮衬。

老周扳着手指头数:通下水道、修家电、换锁芯、墙面补漏……“都是些琐碎活,但谁家离得了?”他们的规矩实在得很——百元起步,超过叁小时另算,修不好不收钱。有回给独居的阿婆修老式收音机,捣鼓两小时愣是没要钱。“阿婆攒的茶叶蛋,比啥都香。”他眯着眼笑。

上个月我家卫生间漏水,楼下邻居上来敲门。这回我直接联系了老周。他带着个年轻人过来,说是新收的徒弟。“这行当总得有人接班。”老师傅蹲在瓷砖地上找漏点,徒弟在旁边递工具,那场景莫名让人安心。

从化这些老街巷里,藏着不少这样的手艺人。他们不用智能手机接单,靠的是口碑相传。王师傅专修木质家具,李阿姨改衣服特别拿手,都是随叫随到。有次我问老周,怎么不把价格调高些。他正给扳手除锈,头也不抬:“街坊邻里的,够吃够用就行。”

现在我家冰箱上贴着一串手写号码。空调不凉、门窗关不严、水管漏水,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周他们。这种随时能找得到的踏实感,在如今这个预约都要排队的时代,显得特别珍贵。昨晚散步遇见老周在江边钓鱼,他指着对岸的灯火说:“我在从化修了叁十年东西,每扇亮着的窗户后面,都藏着故事哩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