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高价通话事件
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冷水江有个初中生,花500块钱打了3小时电话!我头回听说时,愣是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半天。现在中小学生兜里零花钱是多,可500块毕竟不是小数目,够买多少本练习册啊。
仔细打听才知道,这孩子不是普通聊天。电话那头是隔壁班学霸,说是考前突击讲题。叁小时把整本物理书的重点全过了一遍,还押中好几道大题。成绩单下来,数学物理两门课直接冲进班级前五。
这事儿在家长群里炸开锅了。李阿姨在菜市场碰见我妈,扯着嗓门说:“要是花五百能让孩子开窍,我明天就取钱去!”她家小子去年光补课费就砸进去小两万,效果还没这次叁小时电话明显。
这笔账该怎么算
张叔在厂里当会计,拿着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半天:“名师一对一每小时叁百起,叁小时九百。初中生收费五百,还省了来回跑辅导班的时间。”他闺女在旁边插嘴:“我们班学习委员现在周末都约不到,找他讲题得排队。”
教导主任老周倒是直皱眉头:“同学间互帮互助是好事,可变成明码标价的生意就变味了。”他上周刚在晨会上强调,校园里不能搞这种有偿服务。结果第二天就在厕所墙上发现用铅笔写的“代讲数学题,价格面议”。
那个收500块的学霸我见过,戴黑框眼镜,校服永远洗得发白。他爸开出租车的,妈妈在超市理货。孩子私下跟班主任交底:就想攒钱买套《五年高考叁年模拟》,爸妈这个月工资还没发下来。
现在初中生的心思,比我们那会儿复杂多了。班里有个女生悄悄说,她们现在流行“知识众筹”——五个数学差的凑钱请学霸讲课,人均才一百。还有个男生更绝,把学霸讲的解题技巧整理成笔记,转手卖给隔壁学校的学生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小时候,邻居大姐姐总来我家写作业。我妈留她吃饭,她帮我讲题。哪有现在这么复杂的账要算?可转头又想,那会儿也没现在这么多补习班广告,没这么多家长急着把孩子往重点高中送。
王老师教语文二十多年,他说最近学生作文里老出现“知识变现”这类词。有篇作文里写:“当我的同桌用叁小时电话费换来了班级排名,我忽然明白,课本里的每道题都标着看不见的价码。”
教导处最后出了个折中方案:成立学习小组,成绩好的带成绩差的,用班费买些文具当奖励。可孩子们私下说,还是500块3小时电话讲得细致,连考试套路都倾囊相授。
昨晚碰到那俩孩子的班主任,她正要去家访。“得跟家长说说,别让孩子觉得什么都能用钱解决。”走到半路又停下,“可那孩子家用这500块交了水电费,这笔账又该怎么算?”
秋风卷着落叶打转,校门口的红榜还贴着中考喜报。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背后,不知道藏着多少个这样的故事。或许明早太阳升起时,又有哪个孩子会拿起电话,用特别的方式,解开生活和学业交织的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