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左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崇左何处有街边小巷
老街巷里的烟火气
那天朋友突然问我:“崇左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?”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站大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,让我想起小时候在老家,街坊邻居吃完晚饭就端着茶杯,摇着蒲扇,慢悠悠地晃到家门口那条青石板路上。大家往门槛一坐,或是搬个小马扎,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,孩子们在巷子里追跑打闹。
要说崇左何处有街边小巷,其实老城区里还真藏着不少这样的地方。江南路往西走,穿过那个总是飘着烤饼香味的十字路口,拐进一条不太起眼的小巷,眼前的光景就完全不一样了。这条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一楼都改成了小店。有家五金店,老板总是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修东西,手边的收音机永远在播放着听不懂的戏曲。
再往里走,会看见几个老爷爷围坐在树荫下下象棋。他们下的很慢,有时候走一步棋要想上好几分钟,旁边看棋的比下棋的还着急。“跳马呀!”“别听他的,出车!”这样的声音在午后显得特别鲜活。这条巷子虽然不长,但生活气息特别浓,每次路过都能看见不同的场景——有时候是几个阿姨凑在一起择菜聊天,有时候是卖豆腐花的推车叮叮当当地经过。
说到崇左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新城区确实难找这样的地方了。现在大家都住进了高楼,关上门谁都不认识谁。有时候在电梯里碰到邻居,也就是点点头。想起我外婆说过,以前他们那条巷子,谁家炖了肉,香味能飘满整条巷子;谁家孩子调皮捣蛋,全巷子的人都会帮忙管教。现在想想,那种日子虽然简单,却有种现在很难找到的热闹劲儿。
不过要说崇左何处有街边小巷,我觉得太平路后面那片老居民区还挺有味道的。那里的巷子弯弯曲曲的,像迷宫一样。第一次去的时候,我差点迷路。巷子两边晾着五颜六色的衣服,阳台上摆着各种各样盆栽。有户人家的叁角梅开得特别好,红艳艳地从墙头垂下来,成了那条巷子最显眼的标志。
傍晚时分,这些巷子就活络起来了。下班的人骑着电动车慢悠悠地穿行,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晚饭。炒菜的香味混合着傍晚潮湿的空气,形成一种特别的味道。偶尔能听到妈妈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,还有电视机里传来的新闻联播片头曲。这些声音和味道,组成了巷子里独有的生活画卷。
其实想想,人们问起崇左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未必是真的要找某条具体的巷子,更多是在怀念那种街坊邻居熟络、生活节奏舒缓的日子。现在城市发展这么快,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老巷子越来越少了。每次走进这些巷子,都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,好像时间在这里也走得慢了一些。
有时候周末闲着,我就会去这些老巷子里走走。不是为了办什么事,就是随便逛逛。看巷口那只总是打盹的橘猫,看理发店里老师傅给人理发,看小卖部门口下跳棋的孩子。这些看似平常的画面,却让人心里特别踏实。可能这就是老巷子的魅力吧,它不需要刻意营造什么,生活本身的样子就足够动人。
这些隐藏在繁华街道背后的巷子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,虽然不起眼,却承载着最真实的生活脉动。下次要是有人问起崇左何处有街边小巷,我一定会推荐他去这些老巷子走一走,坐一坐。不一定非要做些什么,光是感受那里的气息,就很有意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