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学生品茶工作室,潮州学生茶艺交流坊
在潮州这座古城里,一缕茶香正悄悄飘进校园。你是否留意到,最近同学们课余时间的去处多了一个选择?不是图书馆,也不是篮球场,而是一个特别的地方——潮州学生品茶工作室。
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刚开始听说有个专门给学生准备的喝茶地方,不少人都觉得奇怪。年轻人不都喜欢奶茶咖啡吗?但当你真正走进去,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。几个木制茶桌,几套素雅茶具,墙上挂着潮州工夫茶的二十一式图解,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见水沸的声音。
茶香里的相遇
记得第一次推开那扇玻璃门,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。几个同学围坐在茶盘前,专注地看着学长演示“关公巡城”的冲泡手法。茶水在杯中划出漂亮的弧线,那股浓郁的凤凰单丛茶香,瞬间抓住了每个人的嗅觉。“原来这就是我们潮州的茶香啊!”坐在我旁边的女生小声感叹。
负责泡茶的林学长笑了笑,动作依然稳健:“这泡蜜兰香单丛,可是咱们潮州凤凰山的宝贝。”他边说边将茶汤分入品茗杯,那娴熟的动作让人看得入迷。在这里,没有老师学生的界限,大家都以“茶友”相称,这种平等轻松的氛围,让潮州学生茶艺交流坊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课堂。
慢慢地,我发现来这儿的学生各有各的故事。有从小就看着爷爷奶奶泡工夫茶,想要找回儿时记忆的;有被繁重课业压得喘不过气,来这里放松心情的;还有单纯被茶文化吸引,想学点本事的。不管最初因为什么而来,最后都会沉醉在这片茶香里。
不仅仅是喝茶
你可能以为这就是个喝茶聊天的地方?那就想简单了。上周我去的时候,正赶上他们在办“茶叶品鉴小课堂”。桌上摆着叁款不同的单丛茶,我们要通过看干茶、闻香气、品茶汤,来猜猜哪款是黄枝香,哪款是杏仁香。
“等等,让我再闻一下。”小陈皱着眉头,把品茗杯凑近鼻子,“这个香味好特别,有点像...像杏仁的味道?”
“猜对啦!”负责指导的李学姐拍手笑道,“这就是杏仁香单丛的特点。咱们潮州的单丛茶,光是香型就有十几种呢。”她接着讲解了每种香型的形成原因,听得我们连连点头。这种边喝边学的方式,比看书本有趣多了。
说起来,这个潮州学生品茶工作室最打动我的,是它让传统文化变得亲切了。不再是博物馆里冷冰冰的展品,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。在这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泡好一壶茶,更懂得了什么是“茶道”——那就是对每一片茶叶的尊重,对每一个细节的讲究。
现在,这个空间已经成了我们校园里的一处风景。有时候下午没课,约上叁两好友,来这里泡一壶茶,聊聊最近看的书,说说生活中的烦恼。茶杯端起放下间,心事也慢慢化开了。那些初次来的同学,总是带着好奇和生涩,但用不了几次,就能熟练地温杯烫盏,还能说出不少茶的门道。
茶香依旧在空气中飘荡,轻抿一口杯中的茶汤,那股回甘让人久久难忘。看着身边这些年轻的面孔,我突然觉得,潮州的茶文化能有这样的年轻人接续,真是一件美好的事。而这一切,都要感谢这个特别的空间——它就像一座桥,连接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和古老的茶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