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州水会交流群,深州水域交流聚会
最近微信里有个群特别火,叫“深州水会交流群”。刚被老张拉进去的时候,我还琢磨着这名字挺正式的,结果一打开消息,嚯,那叫一个热闹。
群里每天消息不断,大家分享的内容五花八门。有人问:“周末有人去西边水库钓鱼不?最近鱼情不错。”马上就有叁五个人响应。还有人发照片:“今天在护城河拍到只白鹭,羽毛那叫一个干净!”最实用的是李大爷经常发的消息:“明天上午九点,我们几个老伙计在人民公园清理水边垃圾,有空的朋友一起来搭把手啊。”
从线上群聊到线下聚会
说起来,这个深州水会交流群最妙的地方,就是它不只在手机里热闹。差不多每个月,群里都会组织一次“深州水域交流聚会”。第一次参加的时候,我还挺好奇,这种民间自发的水域交流聚会能搞出什么名堂?结果完全出乎意料。
上次聚会是在南湖公园的长廊里,来了二十多人。有退休的水利工程师王工,他拿着自己手绘的水系图,告诉我们深州几条主要河流的来龙去脉;有喜欢观鸟的小赵,她准备了双筒望远镜,教大家怎么辨认水鸟;还有几个钓鱼爱好者,交流哪个河段最近水质变好了,鱼也多了起来。
让我印象很深的是,这种面对面的深州水域交流聚会,比单纯在群里聊天实在多了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聊着聊着,很多对于家门口河流湖泊的故事就慢慢浮现出来。比如我才知道,现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护城河,叁十年前还能在里面游泳摸鱼呢。
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?我们又该做点什么?这些问题在聚会上被提出来,没有人给出标准答案,但每个人都在思考。老陈说他在河边住了六十年,看着河水从清变浊,这几年又开始慢慢变清,他的语气里既有感慨,也有希望。
最近群里在讨论下次聚会的主题——怎么辨认水质好坏。有人提议带简易测试纸,有人说要观察水里的生物种类。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,让我觉得每个普通人都能为身边的水环境做点什么,不一定非得是什么专家才行。
水啊,它把大家都连在了一起。通过这个深州水会交流群,我认识了不少新朋友,也对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城市有了不一样的了解。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关心水环境的人,只是以前互不认识罢了。
现在每次路过河边,我都会多看一眼。看到水面有垃圾,会顺手捡起来;看到有人要往河里扔东西,也会上前说两句。这些小小的改变,都是从加入那个群,参加了几次水域交流聚会开始的。水连接着我们每个人,而这群人,正在用自己的方式,重新连接起人和水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