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,附近联系500元快捷服务
这几天朋友圈里老能看到“根河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这种消息,刷着刷着心里就犯嘀咕:这到底靠不靠谱啊?
昨儿个下班路上,我又划到那条“附近联系500元快捷服务”的推送。手指头悬在屏幕上半天下不去点。你说现在人图省事真能到这份上?花五百块就为找个附近人聊几句?
隔着屏幕的便利与风险
我家对门张姐上周还真试过这个。她说就在超市排队那会儿,随手搜了搜微信附近人,结果弹出个“根河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的广告。她当时想着反正就五百块,比打车去城里见朋友还便宜,顺手就付了款。
可钱刚转过去她就后悔了。对方发来的位置在城郊结合部,大晚上的谁敢去啊。最后这五百块打水漂不说,还得自己生闷气。
这事儿要我说吧,现在人确实越来越依赖手机解决问题。吃饭点外卖,买东西上网淘,连交朋友都想着“附近联系500元快捷服务”。但有些事真不是光靠手机就能办妥的。
我们小区物业小刘前两天还跟我唠这个。他说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想着“根河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这种速成法子,其实真要认识人,还不如周末参加社区羽毛球赛来得实在。
这话在理。上周六我在小区健身角就认识了新搬来的邻居,人家还是教钢琴的老师。这不比在网上冒风险强多了?
快捷服务背后的温度缺失
不过话说回来,为啥“附近联系500元快捷服务”这种模式能火起来?我觉得吧,现在大家时间都碎片化了,上班加班累成狗,回家就想躺着。明明住在同一个小区,可能半年都碰不上一面。
我侄子去年毕业留在根河工作,租的单身公寓。他说有时候整个周末都说不了几句话,确实想找人说说话。但真要他去参加社区活动,又嫌麻烦。
这种时候,“根河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的广告就显得特别诱人。手指点一点,好像就能解决孤独问题。可实际上呢?虚拟联系终究隔着一层纱。
昨天买菜碰到楼下的李奶奶,她倒是说了句大实话:“现在年轻人啊,宁可花五百块找陌生人聊天,都不乐意下楼跟邻居唠嗑。我们那会儿家家户户串门,哪有这么多事儿。”
想想也是。上周我手机欠费,不得已去隔壁借飞颈蹿颈,结果发现人家孩子跟我闺女同校,俩妈妈愣是聊了一下午,还约好周末一起带孩子去湿地公园。这种缘分,可不是花五百块能买来的。
所以啊,下次再看到“根河微信附近人500元一次”这种推送,咱得多留个心眼。快捷是快捷,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,还得靠真相处才能慢慢焐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