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品茶喝茶工作室,吉林茶道品茗工作室
推开吉林品茶喝茶工作室的木门,一股清雅的茶香就飘了过来。这儿和普通茶馆不太一样,倒像是朋友家的客厅,几张原木茶桌摆得疏朗,墙上挂着毛笔写的茶诗。店主是个穿棉麻褂子的中年人,正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,见人进来就抬头笑笑:“来得正好,水刚滚。”
他拎起砂铫往盖碗里高冲,白牡丹的甜香瞬间蒸腾起来。我原以为喝茶就是抓把茶叶泡水,在这儿才发现连握杯都有讲究——虎口托着杯底叫“玉露承云”,叁指捏着杯沿叫“叁龙护鼎”。茶汤在舌尖转两圈,居然能尝出蜜味、兰花香,还有种类似青瓜的清爽余韵。
茶席上的时光旅行
常来的李老师说,他每周必来吉林茶道品茗工作室坐半天。“现代人手机不离手,在这儿才能让心思沉下来。”他捧着建盏慢慢转圈,“你看这茶沫,古人叫它‘华’,说是茶的精华。宋朝点茶比武,比的就是谁打的沫子更白更久。”
有个穿校服的高中生正跟着学茶则量茶,手法生涩却认真。店主边调整他手腕角度边说:“别急,我当初学叁年才摸到门道。茶这东西啊,你慢下来,它才会把味道都给你。”玻璃壶里的茶叶舒卷翻滚,像群小鱼在云里游。
墙角博古架摆着各地名茶,太湖碧螺春卷成螺状,武夷岩茶带着特有的炭火香。最有趣的是云南茶饼,店主撬茶时非得让我们闻干茶香:“这股太阳味,是版纳晒青毛茶独有的。”茶汤入口厚重,他眯眼品了会儿:“是不是像喝了口山泉水?还带着野花的香气。”
雨点突然敲在窗玻璃上,店主起身关小半扇窗:“雨天泡茶更润,水汽能让茶汤柔软。”他换了一把朱泥小壶泡熟普,红浓的茶汤盛在白瓷杯里,映着窗外朦胧的树影。隔壁桌姑娘小声惊叹:“这杯茶像把整个雨季都装进来了。”
新来的客人好奇地问冬天是否供应奶茶,年轻茶艺师笑着摇头:“我们这儿只做传统茶饮。不过您试试正山小种?它有桂圆干的甜香,比奶茶回味更悠长。”说着递过一杯橙红透亮的茶汤。客人抿了一口,眼睛亮起来:“真的!后味还有松烟香。”
暮色渐浓时,茶客们仍不愿散去。店主又续了道水,凤凰单丛的杏仁香在空气中弥漫。有个奶奶握着茶杯感慨:“我年轻那会儿,厂里工会室也摆着大茶缸,可哪有这般细品慢酌的功夫。”窗台绿萝叶脉间透出夕照,茶海上蒸腾的水汽把时光拉得很长很长。
华灯初上,茶壶里的水仍咕嘟咕嘟响着。最后一道茶汤淡如月色,却依然能品出清甜。玻璃罐里的茶叶在灯光下闪着细绒,仿佛收藏了整个下午的晨露与夕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