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头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,包头汽车东站附近有巷子吗
这几天有朋友来包头玩,让我去汽车东站接他。挂了电话我才忽然想起来,自己虽然是个老包头,可这汽车东站还真没去过几次。朋友在微信里随口问了句:“汽车东站那边偏不偏啊?出站有没有近道,比如那种小巷子能穿出去?”这一下可把我问住了。
说起包头汽车东站,它就在建设路上,属于东河区这一片。说实话,东河区是老城区,街道格局和后来新建的昆区、青山区真不太一样。我印象里那边房子密、路口多,但具体到汽车站周边有没有那种能通行的巷子,心里还真是个问号。万一给朋友指错了路,让人拖着行李绕远,那多不好意思。
车站周边的实地印象
为了保险起见,我特意提前了半小时到了汽车站。站前广场挺开阔,公交车、出租车排得整整齐齐。我围着车站出口慢慢踱步,朝四周张望。正面是宽阔的马路和气派的站前路,显然没什么巷子。那我得往旁边看看。
沿着人行道往南走了大概一百米,果然发现情况不一样了。车站主体建筑的侧面,开始出现了一些分支小路。说它们是“巷子”吧,有点太窄,两叁个人并排走就差不多了;说它不是吧,它们又确实能通到后面的居民区。我看到有几位拉着小推车的大姐很自然地从一个岔口拐了进去,看样子是熟门熟路的本地居民。
我跟着往里探了探头,发现这里面别有洞天。巷子两边是些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一楼很多改成了小卖部或者早餐店。电线在头顶上方交错,晾衣绳上挂着几件衣服,充满了生活气息。这条巷子弯弯曲曲的,但看起来确实能通到后面的街道上。不过我得说,这种包头汽车东站附近的小巷,光线有点暗,地面也不太平整,要是晚上一个人走,还真得留点神。
我又往另一个方向转了转,发现在车站的另一侧,类似的小通道更多。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,连接着车站和后面的社区。有的巷子口放着共享单车,有的门口坐着闲聊的老人。我看到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,很熟练地钻进一条小道,看样子是想避开站前路的人流,直接去后面的公交站。这倒是个聪明的办法。
不过话说回来,如果你是第一次来包头,拖着大件行李,我反而不太建议你走这些小巷子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首先方向不太好辨认,巷子七拐八绕的,容易迷路;再说拉着行李箱在不平的路面上走,确实挺费劲的。还不如从正门出来,直接坐出租车或者公交车方便。
但话又说回来了,如果你没什么行李,又想体验一下本地人的生活氛围,顺便省几步路,那么留意一下包头汽车东站附近有巷子这个事实,然后选择一条看起来比较宽敞、人流量稍多的小巷走走,也未尝不可。毕竟从这些小巷穿行,你能看到包头老城区更真实、更生活化的一面,这和站在宽阔马路边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。
我在那儿观察的工夫,朋友的车已经到了。他出来后,我真就把刚才看到的情况告诉了他。他对车站旁边居然有这么多生活化的巷子感到挺惊讶,说这和他想象中车站周边全是宽马路的样子很不一样。我笑着告诉他,这就是老城区车站的特点嘛,总是和居民生活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
后来我查了查,汽车东站这一带确实是老居民区,这些巷子很多都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通道,方便居民进出。随着城市发展,车站正面修建了宽阔的道路,但这些背街小巷依然保留了下来,继续发挥着它们的作用。如今在城市里,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巷子是越来越少了。
所以啊,如果有人问你“包头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”,你现在可以很肯定地回答:有,而且不止一条。这些巷子虽然不起眼,但却是连接车站与社区的纽带,藏着老包头的生活味道。不过选择走不走,就看你的具体需要和偏好了。毕竟,认识一个城市的方式有很多种,有人喜欢大道通衢,也有人偏爱小径通幽,不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