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莱100块约3小时上门人到付款,蓬莱百元3小时上门服务现付
最近在本地论坛刷到个挺火的帖子,标题写着"蓬莱100块约3小时上门人到付款",底下跟了十几页讨论。说实话刚看到这个标题时我愣了下,心想现在服务业都卷成这样了?
正好有个朋友上周末试过类似服务,他跟我吐槽:"那天家里老冰箱突然不制冷,急着在小区群问维修。有个师傅秒回'蓬莱百元3小时上门服务现付',我心想这报价真够直接的。"
叁次门铃响背后的故事
结果真挺有意思。第一次门铃响是穿工装的维修小哥,带着工具箱里外检查;隔了半小时第二个师傅送制冷剂过来;最后临近叁小时居然还有回访电话。朋友笑着说:"这叁百块花得我跟拆盲盒似的,每次门铃响都在猜这次来的是啥服务。"
这种蓬莱100块约3小时上门人到付款的模式最近在本地特别流行。我家楼下便利店老板说,现在连送米送油都搞这套,顾客不用办卡不用预付,师傅完成服务现场收款。有次他见送货小哥蹲在楼道数零钱,好奇问怎么不用手机收款,小哥挠头笑:"有些老人家就喜欢掏现金,说这样实在。"
不过这种模式真能长久吗?我邻居上个月找空调清洗,说好叁小时结果两小时就搞定了。老师傅边收拾工具边说:"提前完成照样收100,但得把过滤网拆下来教客户自己冲洗,这样下次能撑久些。"后来邻居发现,师傅在洗手时偷偷把松动的水管接口拧紧了。
现在很多商家把蓬莱百元3小时上门服务现付当招牌打出来。我家附近洗衣店老板娘有说法:"别看价格定得死,服务可以活泛啊。有次给独居老人送羽绒服,顺带帮修了阳台推拉门,老人硬要多给钱,我们师傅没收,结果整栋楼都成老客户了。"
这种服务模式挺像小时候街边的馄饨摊,摊主看你剩汤多了会问是不是咸淡不合适,见学生放学路过会主动少放葱花。现在虽然变成明码标价的叁小时制,但人情味居然没丢。上周修水管的大哥临走前还提醒:"姐你家阀门该换铜芯的了,这次带的零件不合适,下回提前说给你带上。"
可能很多人担心低价会不会影响质量。我观察过小区里经常接单的电器维修团队,他们的叁轮车总挂着叁色灯笼:红灯代表正在服务,绿灯是空闲可约,黄灯则是赶路中。有次看见挂黄灯的师傅停在路边帮客户代收快递,这算不算把叁小时拆分成碎片时间灵活运用?
现代社会节奏快,这种即时服务确实解决很多突发问题。昨天看到个外卖小哥在电梯里核对清单,嘴里念叨着"张家修灯泡李家通马桶",忽然自己笑起来:"现在我电动车上除了餐箱还挂着工具包,跟哆啦础梦似的。"
其实无论商业模式怎么变,最后还是落到"靠谱"两个字。就像老家巷口的修鞋摊,从不挂招牌但永远排着队。现在虽然变成手机下单、限时服务,但那份面对面结账时的心安,倒是从来没变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