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微信附近人400元一次,如皋微信附近人服务400元
昨晚在如皋老城区喝茶,隔壁桌两个小哥的对话飘进耳朵:“现在微信附近人一打开,动不动就刷到那种广告,明码标价四百块一次,这也太直接了吧?”另一个笑着摇头:“可不是嘛,现在什么人都能在这上面找生意了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半年前帮表弟找房子的经历。当时他在如皋工作,急着租房子,我们就在微信附近人里发了条求助。好家伙,消息刚出去没几分钟,就蹦出来好几个头像靓丽的账号主动搭话。有个直接发来定位:“哥哥来看房吗?离你很近,四百块一次哦~”我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,这哪是租房子啊。
那些藏在定位背后的门道
后来跟本地开宾馆的王老板聊起这事,他一边泡茶一边笑:“你这还算好的嘞。上个月有对老夫妻来看在外地工作的儿子,想在如皋微信附近人里找家实惠宾馆,结果被忽悠着转了四百块定金,到地方才发现根本没这家店。”老爷子说着直摇头,“现在这些套路啊,防不胜防。”
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。你说现在大家习惯用如皋微信附近人功能找附近的美食、活动,本来挺方便的事儿,怎么就被有些人玩变味了呢?特别是那个四百块的标价,像是个暗号似的,懂的都懂。
我有个在如皋做社区工作的朋友说了个真事。有个刚毕业的小伙子,在如皋微信附近人里认识了个“知心姐姐”,聊得投机,对方说见面需要四百块茶位费。小伙子兴冲冲去了,结果到那儿发现是家高档茶馆,聊了半小时,结账时傻眼了——整整八百块。最后还是报警调解才解决的。
其实吧,仔细想想,这些套路都差不多。先是用模糊的身份吸引你,然后暗示有特殊服务,最后用各种名目要钱。有的人觉得四百块不多,试试就试试,结果往往是钱花了,事儿没办成,还惹一肚子气。
记得有回打车,司机师傅倒是说了句大实话:“在如皋这种小城,真要找正经服务,哪用得着在微信附近人里偷偷摸摸的?满大街都是实体店,明码标价,童叟无欺。”这话在理,正经生意人,谁会在网上用这种含糊其辞的方式招揽顾客呢?
现在每次打开如皋微信附近人,看到那些标着四百块一次的资料,我都直接划走。倒不是装清高,而是经历过、听说过太多人被坑的例子。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更多的可能是精心设计的陷阱。
晚上和表弟视频,说起这事他还心有余悸:“幸好当时你拦着我没转钱,后来我在正规中介那租的房子,虽然贵点,但踏实啊。”是啊,在如皋这样安逸的小城生活,图的不就是个踏实么。
其实话说回来,如皋微信附近人这个功能本身挺好的,能认识新邻居,找到本地社群,交流生活信息。只是被少数人玩坏了,搞得大家现在看到陌生账号都带着戒备心。说到底,不管技术怎么变,做人做事的道理不会变——踏踏实实才能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