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150的爱情在哪条街,东方150的爱恋在哪条街
路灯下的老唱片
东方150的爱情在哪条街?这个问题最近总在我脑子里打转。前几天路过老街,看见那栋叫“东方150”的老公寓楼下围了不少人,墙上贴着醒目的拆迁告示。我突然想起住在六楼的张奶奶,和她那个讲了半辈子的故事。
张奶奶年轻时是纺织厂的工人,住在东方150的叁楼。她说那时候楼下有棵大槐树,夏天树荫能遮住半条街。1968年春天,她在厂里认识了从上海来的技术员林师傅。“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,左边口袋总是别着两支钢笔。”张奶奶说这话时,眼睛会微微眯起来,像是穿越了时光。
他们第一次约会就在东方150旁边的小街。那天林师傅提前半小时就到了,站在槐树下不停看表。张奶奶在楼上瞧见了,故意磨蹭了十分钟才下去。“哪有姑娘家一叫就下去的?”她至今说起这事还带着点小得意。那条小街不过两百米长,两旁是低矮的商铺,有家副食店到现在还在营业,只是柜台后的售货员换了一茬又一茬。
后来林师傅被调回上海,说好半年后就回来。张奶奶送他到街口的公交站,看着他上了车。车开走时,林师傅把半个身子探出车窗,用力挥着手。这一别就是五十二年。
“他后来寄来过明信片。”张奶奶从铁盒里取出那张泛黄的卡片,上海外滩的风景,背面只有短短两行字。她说年轻时总觉得日子长,有些话不必急着说。现在整条街都要拆了,她才恍然——原来有些问题,问得太晚就真的找不到答案了。
我陪张奶奶在即将消失的街道上慢慢走着。副食店的老师傅认出了她,硬塞给她一包桂花糕,说是小时候她常买的那种口味。修鞋摊的老王正在收拾家伙,看见我们,停下手中的活计笑了笑。这些熟悉的面孔,很快就要散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了。
东方150的爱恋在哪条街?或许从来就不在某条具体的街道。它藏在副食店玻璃罐里的水果糖中,藏在修鞋摊小马扎的吱呀声里,藏在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中。这些细碎的日常,拼凑出了爱情的形状。
张奶奶说,她最近常梦见年轻时的场景。梦里林师傅还是穿着那件中山装,在槐树下等她。醒来后,她会坐在窗前看很久的街道,像是要把每一个店铺、每一块地砖都记在心里。
拆迁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,工人们已经开始在街道两端设置围挡。机器的轰鸣声中,我忽然明白,有些爱情虽然消失在时间里,却永远印刻在空间里。即使街道变了模样,那份真挚的情感依然在某个看不见的维度静静流淌。
昨天看见张奶奶在打包行李,她把那张明信片小心地夹在相册里。“带着它就好,”她说,“记在心里的东西,搬到哪里都不会丢。”阳光从窗外照进来,照亮她银白的发丝,那一刻,我仿佛看见了五十年前那个在槐树下微笑的姑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