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大学校鸡的暗号,高邮校园鸡鸣的密语
那个雨夜的偶遇
说真的,要不是上个月那个飘着细雨的晚上,我可能到现在还搞不清“高邮大学校鸡的暗号”到底是怎么回事。那天我正准备去图书馆还书,听见草丛里传来几声特别清脆的鸡鸣。怪了,大学校园里怎么会有鸡?顺着声音望过去,却看见几个学长蹲在凉亭底下,嘴里发出惟妙惟肖的鸡叫声。
“咕咕哒——咕咕咕哒——”
没过两分钟,另一个方向传来回应:“咯咯哒——咯咯咯哒——”
然后他们就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了。我站在原地愣了半天,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校园暗号?
暗号背后的温暖
后来通过社团里相熟的学姐才知道,原来这是学生之间自发形成的互助暗号。那些模仿鸡鸣的声音,其实是在传递各种信息。叁长一短表示“急需笔记”,两短一长代表“求带晚饭”,而最紧急的连续鸣叫,则是遇到突发情况需要求助。
记得有次我在食堂丢了校园卡,正着急时,隔壁桌的女生突然说:“要不试试高邮校园鸡鸣的密语?找东西特别管用。”我将信将疑地按照她教的方法,在失物招领处门口学了声鸡叫。你猜怎么着?不到十分钟,就有人举着我的卡跑过来了。原来那位同学正要送去失物招领处,听见暗号就直接找来了。
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慢慢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。虽然外人听起来有点滑稽,但对我们来说,这些看似滑稽的鸡叫声,却让整个校园多了几分烟火气。
密语的生命力
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冬天的事。期末考前一周,教学楼突然停电,很多复习资料都存在手机里。黑暗中不知谁先起了个头,很快整栋楼都响起了此起彼伏的“鸡鸣声”。有的人在询问情况,有的人在提供帮助,还有人自发组织大家有序疏散。那晚没有惊慌失措,反而让人觉得特别安心。
现在想想,高邮大学校鸡的暗号之所以能流传开来,大概就是因为它让陌生的同学之间有了种特殊的联结。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,只要听到这熟悉的鸣叫,就知道是“自己人”。这种默契,比任何正式的通知都来得亲切。
前几天路过操场,又听见几个新生在练习这种特别的鸣叫。虽然他们的调子还不太准,但那份认真劲儿,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。或许这就是校园文化最动人的地方——它总是在不经意间,把素不相识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