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宁国校门暗号是否仍在使用
那些年的悄悄话,如今还听得到吗?
前两天路过宁国学校,看着崭新的电动门和穿着校服的学生,忽然就想起十多年前我们读书时的趣事。那时候校门口可热闹了,放学铃一响,同学们叁叁两两凑在一起,嘴里蹦出些稀奇古怪的词。什么“彩虹糖”“老地方”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特务接头,其实那就是我们之间的小默契。
记得有次隔壁班的小胖想混进我们的篮球队,在门口拦住我问暗号。我故意说了句“今天天气不错”,他愣是接不上“适合打球”这叁个字,急得直挠头。后来他用了整整五包辣条才从其他同学那儿套出话来。现在想想,这些看似幼稚的暗号,其实是独属于学生时代的小小仪式感。
前阵子碰到老同学聊起这事,他说现在孩子哪还需要暗号啊,手机一掏,微信群消息刷得比什么都快。这话倒是不假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毕竟当面说暗号时那种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,还有说错时哄堂大笑的场面,是屏幕上再多的表情包也替代不了的。
正巧邻居家孩子在宁国学校上学,我假装不经意地问起校门口暗号的事。那孩子眨巴着眼睛说:“叔叔你说的是不是像‘奶茶加珍珠’这样的?”看我一脸惊讶,他得意地解释,这是他们约着去奶茶店的暗语。不过他也说,现在大家更习惯直接发定位,这些暗号也就偶尔闹着玩用了。
说来挺有意思,虽然形式变了,但孩子们创造秘密语言的天性好像从来没变。只是以前的暗号能流传好几个月,现在的暗号可能今天说“开黑”,明天就换成“开团”了。变化的速度快得让人跟不上趟。
有次傍晚特意去校门口转了转,确实没听到我们当年那种固定的暗号。但注意到几个男生碰面时会做很复杂的手势,还有个女生轻声说了句“作业借我看”,对方立刻心领神会。这些或许就是新时代的暗号吧,变得更随意,更即时,也更个性化。
和老门卫张大爷聊天,他笑着说现在孩子的小把戏他都看在眼里。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某些网络用语,但那种想要拥有小秘密的心情,和他们父辈当年没什么两样。只是现在监控摄像头多了,家长接送也更频繁,孩子们能自由发挥的空间确实变小了。
或许每个时代的校园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语言。就像我们当年会在课本上画特殊符号,现在孩子可能在游戏里建私密频道。形式在变,但那种渴望拥有小圈子的心情,渴望用只有同伴懂的方式交流的冲动,大概会一直延续下去。
所以要是现在有人问我宁国学校门口暗号现在还有吗,我可能会说:明面上的暗号少了,但那些会心一笑的默契,那些心领神会的瞬间,其实一直都在校门口的某个角落里悄悄发生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