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江微信附近的人100元俩小时,微信附近的人百元两小时
最近在冷水江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见有人念叨“微信附近的人百元两小时”这事儿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,我正蹲在米粉店门口嗦粉,差点被汤呛着。
那天隔壁桌两个大姐边剥蒜边闲聊,穿花衬衫的那个压着嗓子说:“现在找人帮忙跑腿买东西可方便了,微信上搜附近的人,百来块钱能让人忙活俩小时。”她同伴恍然大悟:“哦,就是那种临时帮忙的?”这时老板端着辣椒罐路过,插了句嘴:“我们这条街王婆婆上周腰疼,就是找个小伙子帮忙扛米面上五楼,刚好俩小时。”
这事儿怎么就在冷水江传开了
我后来特意留意了下,发现这种模式在冷水江特别受欢迎。你看啊,咱们这小城不像大城市到处有专业的跑腿公司。有时候家里要搬个家具、去医院取报告、甚至辅导孩子作业,临时找不到人帮忙。微信附近的人功能一打开,周围几公里的人都能看见。价格也实在,一百块对于现在来说,也就是两顿快餐的钱,却能解决燃眉之急。
不过得说清楚,这可不是什么特殊服务。上周碰到初中同学李磊,他正在帮邻居修电脑:“我就是搞滨罢的,下班顺手帮个忙。都是街坊邻居的,收个辛苦费不过分吧?”他指着屏幕上的聊天记录,“你看,这家小孩的作业要打印,那家的路由器要设置,都是正经事。”
现在天气热,很多老人不愿意出门买菜。张阿姨就是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找到个小姑娘,每周帮忙采购叁次:“比超市配送快多了,小姑娘还会挑菜呢。”她掏出手机给我看聊天记录,那个叫“小雨”的姑娘刚发来照片,手里拎着新鲜的冬瓜和排骨。
百元两小时能干啥
我特意打听了几种常见的帮忙类型。除了刚才说的跑腿买东西,还有陪同看病的——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,留在老家的父母去医院没人陪;有临时照顾宠物的;有帮忙接送孩子的;甚至还有教用智能手机的。价格都很统一,基本都是一百元两小时起步。
开便利店的老陈说,他经常看到有人来店里换零钱:“都是准备做这个的,现在用现金的人少,得备着找零。”他柜台上总是放着两迭五元纸币,“这些帮忙的人啊,有的就是兼职赚点外快,有的是手艺人在找活干。”
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干这个。对面楼的小王试过一次就放弃了:“帮人组装衣柜,看图纸看得头晕,两个螺丝装反了又得拆。”他现在专心做他的老本行——晚上在夜市摆摊卖袜子。
这种模式之所以在冷水江微信附近的人中流行,可能是因为小城市人情味浓,大家更愿意相信附近的人。而且很多交易都是熟人介绍,我帮你搬过家电,你推荐给隔壁邻居,慢慢就形成了口碑。
现在走在冷水江的公园里,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:“明天上午有空吗?想请你帮忙陪我爸去趟医院。”“行啊,正好我明天轮休,还是老价钱。”这种看似随意的约定,其实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便利站。
黄昏时分,我路过广场,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在帮老人家调试手机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有个奶奶特意从家里拿来矿泉水,非要塞给那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子。或许,这就是冷水江特有的温度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