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云港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附近200元爱情在哪寻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8:02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街角的豆浆店

清晨六点半,老城区巷口的豆浆店冒着热气。我盯着碗里叁块钱的咸豆浆,突然想起昨天网友问的那个问题——连云港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老板娘把油条剪成小段推过来,自顾自说着她儿子相亲非要找不要彩礼的姑娘。墙上贴着十年前的价格表,豆浆从一块五涨到叁块,而爱情的价格标签,又翻了多少倍呢?

表弟上个月分手后算了笔账。和女朋友吃顿烧烤要一百二,看电影团购价叁十九,打车来回四十,周末短途游住民宿要两百起步。他说现在谈感情像在收费站排队,每个路口都要扫码付款。可是十年前他追初恋时,两人能在在海一方公园从傍晚走到深夜,兜里只剩二十块还能分着吃煎饼果子。

新浦公园长廊里遇见个抽旱烟的大爷。他听说我在琢磨200元爱情的事,眯着眼睛笑:“我和老伴搞对象那年,带着她骑二八大杠去锦屏山,采把野花摘点酸枣,她攥着我用狗尾巴草编的戒指笑了叁天。”他抖抖烟灰,“现在小年轻都学电视里那套,殊不知真心比套餐实在。”

不过真有人在践行着200元爱情。刷到同城网友晒上周末的约会:在海州古城买五块钱的桂花糕,坐在盐河巷石阶分着吃;花十五块坐公交去连云老街,对着老房子编故事;最后用叁十块在夜市玩套圈,赢来的陶土花瓶现在插着野蔷薇。剩下的一百五,存在共同的蚂蚁星愿里。这条动态底下有条评论很戳心:“价格标牌会褪色,但共同记忆永远保值。”

房产中介小张给我看了更现实的版本。他上个月促成的婚房交易,首付叁十五万背后是六家人凑钱。签合同时新娘突然哭了,说想起恋爱时两人在叠搁罢站台分食烤红薯,那时他总把最甜的那头留给她。小张默默把中介费抹了零头,晚上带着未婚妻去吃了大学城的麻辣烫——那是他们七年前第一次约会的地方。

或许附近200元爱情在哪寻的答案,不在消费指南里,而在生活褶皱中。菜场里总有丈夫记得买妻子最嫩的荠菜,修鞋摊老夫妻共用的搪瓷缸结着叁十年的茶垢,广场舞人群里牵着的手布满老年斑。这些瞬间不需要扫码支付,只需要把彼此放进未来的规划里。

暮色染红盐河时,看见穿校服的男女学生共享耳机坐在长椅上。女孩晃着脚上的帆布鞋,鞋头画着对方姓首字母。他们头顶的梧桐叶沙沙响,像在说有些东西从未涨价——傍晚的风、恋人的目光、还有双向奔赴的勇气。

推荐文章